同步注浆的内涵
同步注浆是在空隙出现的同时进行注浆、填充空隙的方式,分为从设在盾构的注浆管注入和从管片注浆孔注入两种方式。前者,其注浆管安装在盾构外侧,存在影响盾构姿态控制的可能性,每次注入若不充分洗净注浆管,则可能发生阻塞,但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同步注浆。后者,管片从盾尾脱出后才能注浆,为与前者区别,可称作半同步注浆。
即时注浆的含义
一环掘进结束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后方注浆的含义
掘进数环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一次注浆方式的应用场合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积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用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多采取后方注浆方式。
二次注浆的含义、作用及所用浆液
二次注浆是以弥补一次注浆缺陷为目的进行的注浆。具体作用如下:
1.补足一次注浆未充填的部分;
2.填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空隙;
3.以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为目的的补充。
以上述1、2为目的的二次注浆,多采用与一次注浆相同的浆液;若以3为目的,多采用化学浆液。
注浆控制方法
注浆控制分为压力控制与注浆量控制两种。压力控制是保持设定压力不变,注浆量变化的方法。注浆量控制是注浆量一定,压力变化的方法。一般仅采用一种控制方法都不充分,应同时进行压力和注浆量控制。
注浆量与注浆压力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试验,确认注浆效果、对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的影响等,并在施工中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效果确认,反馈其结果指导施工。
注浆量的确定
注浆量除受浆液向地层渗透和泄漏影响外,还受曲线掘进、超挖和浆液种类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确定。一般基于经验确定。
注浆压力的确定
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压、水压、管片强度、盾构型式与浆液特性综合判断决定,但施工中通常基于施工经验确定。
从管片注浆孔注浆,注浆压力一般取100~300kN/㎡(1~3kg/c㎡),或间隙水压+200kN/㎡左右。
盾构隧道线形控制的主要任务
线形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盾构姿态,使构建的衬砌结构几何中心线线形顺滑,且偏离设计中心线的距离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伊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