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引黄灌溉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
这是引黄灌溉中又一个重要问题,自古有“分流必淤”之说,但佟二勋提出了不同看法[5].我们从黄河下游常用的输沙能力公式出发,假定河道水流为恒定均匀流,灌溉引水引沙不变,分流后河床自动调整,河道很快恢复平衡,推导出灌溉引水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的经验关系式(图1)。
5.1 河段灌溉引水引沙对本河段河道的冲淤影响
其关系为
(ΔW′s1-2-ΔWs1-2)/Ws1=Ps21[(1-aq/Ps21)-(1-q)α2]
(2)
根据(2)式计算了不同分流分沙比时对河道增加淤积的情况(图2)。图中纵坐标为增淤百分数,等于(ΔW′s1-2-ΔWs1-2)/Ws1.由图可以看出:河段内引水对河道冲淤影响与原河道冲淤(Ps21)、分流比(q)、分沙比(a)和流量指数(α)有关,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Ps21<1时原河道为淤积,Ps21>1时为冲刷。其他条件相同时,原河道淤积时引水对河道增淤作用较冲刷时小。α2=2时,a/Ps21≥2的情况下,引水不仅不增加河道淤积,反而减少淤积。所以分流不一定都会增加河道淤积。
(2)分沙比对河道冲淤影响是直线关系,分沙比越大,对河道冲淤影响越小,而分流比是呈抛物线关系,即分流对河道有增淤影响,在其条件一定情况下,随着分流比的变化,引水对河道增淤影响有一个最大值,超过相应此值的分流比以后,对河道增淤影响的作用就越低。
(3)实际上,当分流比很大时,分沙比是变化的,这种情况下引水对河道可能减少淤积,但由于河道流量减少,过水面积减小,泥沙淤在河槽内,使河道萎缩,这种影响更为严重。
5.2 上段河道灌溉引水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关系式为
(ΔW′s2-3-ΔWs2-3)/Ws2=(1-q)α2[1-Ps32(1-q)α3-α2]-(1-Ps32)
(3)
由(3)式可以看出:上河段灌溉引水对下河段的冲淤影响主要与河段原来的冲淤状况(Ps32)、上河段的分流比(q)及流量指数α2,α3有关。采用公式(2)和(3)计算1980~1984年实测黄河下游引水引沙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三门峡、黑石关和小董以上灌溉用水引起的影响,该时期灌溉年用水量162.7亿m3,引沙0.54亿t,使下游河道增淤0.2亿t;二是三门峡、黑石关和小董以下同时引水量106亿m3,引沙量1.02亿t,使下游河道增淤0.38亿t.引黄灌溉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还曾用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计算1974年7月至1992年6月的水沙系列,计算结果是下游河道平均增淤0.2亿t.这样,黄河流域灌溉用水268.8亿m3,使下游河道每年增淤约0.5亿t左右,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6 几点认识
1.黄河下游河道是严重淤积的 “地上悬河”,两岸引水灌溉具有足够的水位,不需要修建枢纽抬高水位引水,也不允许修建枢纽拦沙,把泥沙放在河道里,故目前均为无坝引水;下游来沙主要是颗粒较细的悬移质,沿水深分布较均匀,若采用人工环流或表层取水来减少入渠泥沙会有一定作用,同时,近20~30年来黄河下游来沙量明显减少,入渠沙量也有所减少,但年均入渠沙量有1.0亿多t.说明黄河下游在目前情况下,灌溉引水必引沙,灌区要充分加以利用,变害为利。
2.黄河下游灌区处理泥沙希望把泥沙送到田间,既可以防止渠道泥沙的淤积,又可以肥田发展生产,但由于黄河两岸地势平坦,目前除少数灌区可以把大部分沉沙送到田间外,大部分灌区无法送到田间,几十年来的经验表明,利用两岸低洼、盐碱、沙荒地修建沉沙池是处理泥沙、解决渠系泥沙淤积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已经改良土地达20万hm2.必须指出,由于长期灌溉沉沙,原来的盐碱洼地已经不多了,采用“以挖待沉”的方法处理泥沙,不仅费用高,并且从沉沙池清理出来的泥沙,堆积占压农田,如不及时处理,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沙化问题,给灌区泥沙处理带来新的问题。
3.人民治黄以来,通过引黄灌溉发展两岸生产,同时淤高地面,据1983年以前实测资料分析表明,黄河下游大部分堤段的临背高差维持不变或略有减小。可以认为,在两岸一定宽度内有计划淤高地面,造成“相对地下河”是有可能的。当然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政策导向、 管理运用等问题。
4.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有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也有加重河道淤积的影响,特别是水量的减少,以致发生断流的严重现象,对河道萎缩的影响是严重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进行研究,供宏观决策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张永昌,杨文海等。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供水与泥沙处理。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2] 赵文林。黄河泥沙。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3] 张瑞瑾,谢鉴衡等。河流泥沙动力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4] 钱意颖,程秀文等。黄河流域灌溉用水与河流环境问题。‘95全国水力学与水工水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5] 佟二勋。黄河下游引黄供水泥沙问题。中美黄河下游防洪措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