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记载 其实古人对比目鱼的认识是有误的。《尔雅·释地》中说:“东方有比目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吴都赋》中又说:“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注曰:“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半也。俗云:越王鲙鱼未尽,因而以其半弃于水中为鱼,遂无其一面,故曰王余也。”)古人之所以称其为“比目鱼”就是因其“状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故称比目鱼。”前面已经说了,比目鱼确实是一侧有眼,一侧无眼的怪鱼,但并非只有一只眼,而是两只眼贴近在一边,说它“两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错特错了,两条鱼怎么能够合拢到一起呢?不同类的比目鱼的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鲆科的两眼长在左侧,鲽科和鳎科的两眼却长在右侧。
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古人留下了许多吟颂比目鱼的佳句:“凤凰双栖鱼比目”、“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描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剧本,其名就叫《比目鱼》。
【渔父词】
(其二)作者:薛师石邻家船上小姑儿。相问如何是别离。双坠髻,一湾眉。爱看红鳞比目鱼。
【减字木兰花】
(赠何藻)作者:石孝友新荷小小。比目鱼儿翻翠藻。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青青半卷。一寸芳心浑未展。待得圆时。罩定鸳鸯一对儿。海曲沾恩泽,还生比目鱼。轩辕承化日,群凤戏池台。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尔雅】
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蹷;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
神话故事 鱼国里没有秩序,鱼们早已不满意了。没有一条鱼关怀别的鱼,它左右游泳,想怎样就怎样,有些鱼想聚在一起,它从中间闯过去,或者挡住它们的路,力气大的鱼用尾巴打击力气小的鱼,要它游开,或者把它打伤。它们说:“如果我们有个鱼王,在我们这里执行法律,那就好了。”于是大家商量。选那个在潮水里游得最快,能够帮助弱者的鱼来做鱼王。它们在岸边排队,鲸鱼用尾巴做一个记号,大家看到信号一起用力游。鲸鱼像箭一样地去了,同它一起的有青鱼、海底鱼、鲈鱼、鲤鱼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鱼。比目鱼也跟在一起游着,希望达到目的。
忽然有鱼叫唤道:“青鱼上了前!青鱼上了前!”那扁平的、猜忌的比目鱼落在后面很远,急躁地喊道:“谁在前面?谁在前面?”回答是:“青鱼,青鱼。”那妒忌的叫道:“是赤条条的青鱼吗?是赤条条的青鱼吗?”从此,比目鱼就受到惩罚,口是歪的。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