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甘咸,温。
①《本草拾遗》:"甘,平,小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微毒。"
③《本草撮要》:"甘咸,平。"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
补肾壮阳,开胃化痰。
①《本草拾遗》:"大红虾蚱,主蛔虫,口中疳匿,风瘙身痒,头疮,龋齿,去疥癣。"
②《纲目拾遗》:"对虾,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
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化痰。"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煮食或酒浸。外用:捣敷。
选方
①朴肾兴阳:对虾,烧酒浸服。(《纲目拾遗》)
②治阳萎:活海虾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
③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朱砂、骨碎补、枸杞子、续断、牛膝各二两,大虾米四两,菟丝饼四两。用烧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两。酒服完,将渣晒干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酒送下。(《医学指南》)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