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5年11月1日,胡锦涛在越南国会发表了题为《增进友好互信,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国将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9、2006N 10月13日,潘基文正式当选为联合国新秘书长。
10、2006年9月8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全球反恐战略》,这是联合国192个成员国第一次就反恐全球战略达成一致意见。
11、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12、2006N ,中国举办的国家年是“俄罗斯年”。
13、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揭晓。最终入选的是: 5个拟人化福娃。
二、政治经济学
第一题:经济全球化、资本运动、价值规律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状况和进出口比重的演变
提问:1、材料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并加以剖析;
2、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论述扩大商品出口的必要和意义;
3、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论述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可以采取那些措施。
答案要点:1、材料表明;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B、对外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得到坚持与深化;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
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及评价;“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因及评价;
2、扩大商品出口的必要和意义: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B、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3、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A、按照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一项;B、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二项。
第二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完善市场体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材料:我国现有市场体系不合理以及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一段叙述。
提问: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论述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依据、目标和措施
答案要点:1、我国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也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有: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和经济运行法治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市场要素的商品化、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等;也要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公平、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等本质。
3、但与此相比,我国现有的市场体系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一些生产要素还不是商品,而且地区、部门之间存在分割、封锁和垄断,障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了一些独立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之外的垄断部门。其二,与此相联系,这些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凭借垄断地位而不是他们的劳动,就能够得到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报酬,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4、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 当代
第一题:中国外交的立足点、中国和平发展的意义
材料1:关于中非合作论坛的一段综述:合作的原则即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材料2:西方国家对中非合作的非议:“能源掠夺”和“殖民主义”
提问:1、材料1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那些特点并加以评析;
2、 材料2的观点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1对它加以分析;
答案:
1、材料1中国把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苦难历程,今天又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现实任务。中国的命运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这个政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其自力更生的能力,从而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可以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向世界多级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破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材料2的观点实质上是“中国威胁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基于国家性质和外交原则的差异,面对中国强大的事实,一些西方国家感觉到受到威胁。
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无私援助,表明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第二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秩序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