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根据自身情况,于2009年5月份专门下文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以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明确导师的责、权和利,提升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改革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和广大考生紧密相关、也是广大考生比较关心的是研究生收费办法的改革和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改革。
关于培养费收费办法:和高校不同,科研单位招生不存在公费和自费名额之分,培养费需自筹解决。以前学院规定,凡考取学院非定向研究生的考生本人需要承担培养费的1/3,导师承担2/3.算下来硕士生共需承担5000元左右,博士共需承担7000元左右。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后,考取学院的博士全部免除本人承担的培养费,硕士承担的比例严格规定不超过1/3,有条件的研究所可以全部免除学生培养费,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广大考生的经济负担。
关于研究生资助体系:学院研究生资助体系包括基本生活津贴、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后,学院提高了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生活补贴标准,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博士可以达到600元/月,硕士450元/月。二、三年级进入研究所后,导师需要为自己的学生发放助研津贴,我们也调高了标准,博士由60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硕士由400元/月提高到600元/月。这样算下来,在二、三年级,学院的硕士生待遇可以达到850元/月,博士生可以达到近1300元/月。应该说这个改革力度也是相当大的,也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学院制定的基本标准,即下限,实际上目前学院很多研究所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都要比这个大。
同时,学院还设立有各种奖学金,其中一个就是入学成绩优秀奖,即对一志愿报考中国农科院且各学科门类排名前两名的学生,我们每年要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每人奖励人民币三千元。此外,还有“大连三仪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课程成绩优秀奖、中期考核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优秀博士论文奖等等。目前,学院正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研究生奖学金,以丰富研究生奖学金的资助类别,加大资助强度和资助范围。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