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中国和平发展(崛起)
1.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与全面改善。
2.中国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3.批判“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中国致力于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说话算数。
4.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和国际意义。(中国在当前为什么特别强调“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选择和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和能够选择和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中国在当前为什么要倡议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或者说,中国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背景是什么? 和谐世界的的内涵是什么?)
二、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中美、中日关系
1.国际形势的特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中东、朝核问题
2.大国关系进行着深刻调整。
3.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
4.中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两面派特点。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危害。)
5.中日关系。
三、联合国的地位作用及其改革
1.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联合国的作用。
3.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作用的不断加强,同时遭遇挑战。
4.联合国改革背景。(联合国成立60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5.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
6.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和看法。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和影响。
2.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中国与欧盟、美国在纺织品问题上的争端说明了什么?争端最终得以解决说明了什么?中国应如何尽量减少贸易摩擦?)
五、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问题)
1.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2.传统安全威胁。(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安全威胁重新抬头。)
3.非传统安全威胁。
(1)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就目前来说,恐怖主义问题尤为突出。
(2)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
(3)如何反恐。(分析美国的反恐政策。评价美国领导国际反恐的结果。)
(4)中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主张。
4.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是行不通的。
六、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1.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3.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
4.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5.《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形势与政策
国内部分
一、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1.“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2.“十一五”规划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原则,即“六个必须”。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5.调整产生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6.自主创新的内容。
二、胡锦涛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2.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三、台湾问题
1.一个中国的原则(或含义)。
2.在哪三种情况下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3.胡锦涛关于台湾问题上提出的4点意见(4个“决不”)。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
1.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2.汇率改革的三大原则。
五、关于三农问题
1.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
2.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
国际部分
一、中俄关系
1.2005年6月中俄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着中俄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2.2005年7月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二、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
主要是胡锦涛在大会上所作的三个讲话:
1.关于确保4年发展目标所提出的4点建议。
2.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提出的4点主张。
3.关于建设和谐世界问题提出了4点意见。
三、中日关系
1.2005年4月胡锦涛就中日关系发展提出的4点主张。
2.2005年3月温家宝提出的加强改善中日关系的3条原则。
四、上海合作组织
1.2005年7月5日六个成员国元首开会产生的几个文件的名称及成果。
2.会上吸收了哪三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国家。
五、欧盟宪法
1.哪两个国家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2.哪个国家宣布暂停《欧宪》在本国的表决。
3.欧盟就土耳其、克罗地亚入盟达成一致。
六、第四轮朝核6方会谈
1.会谈达成的6点共识。
2.中国促成第四轮朝核会谈的重大意义。
七、8+5会议
八、沙龙单边行动计划2005年正式实施,完成的第一步计划的内容。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