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第二年考研人的一点儿经验
想了很久,我决定还是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也许会对某些人有点帮助。
我不愿意学习,只是不想这辈子就一个本科生的学历,而且本科还是个垃圾学校。觉得自己学得也不好,差得还很多,还想多学点,找份好工作,让我的家人和亲人都过得好一些,所以,我决定考研。
去年报的是对外经贸大学,那时太鲁莽,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一心一意去北京,去那个据说国贸超牛的学校。但是,自己实力毕竟有限,付出的也不够多,又没有经验。那个学校的初试用书比较多,所以,根本不想看。就这样,没考上。白白浪费了一年。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道理。强烈建议,如果自己没有十足地把握,千万不要报那些名气特别高的学校。
大学毕业了,出去玩了一阵子,直到2007年的7月份才开始准备考东财。由于本人自学能力比较差,又是在家准备复习,没啥学习氛围,所以,报了一个辅导班。建议自学能力差的人报个班,如果自学能力很强,自己也都能学明白,不报也没关系的。(但是,最后的政治押题最好报一下)
先说政治吧!我觉得整治背的东西比较多,可以买一本任汝芬老师出的那套书的序列之一,如果参加考研辅导班了,那就看辅导班的讲义就行。我的建议是在暑期的时候把那本书仔细得看一遍,像容易出选择题的地方要背下来,尤其是单选,多选有个印象就好,大题先不用背。十月份、十一月份主要是做题,把历年真题做一遍,做选择就行,再买本练习册,同样做选择题。这里建议购买赵宇老师出的练习册。我觉得一本就够了,没必要作那么多,还浪费时间。做题的目的是在遇到不会的知识点要查书,所以,这两个月要再看一遍书。把能背下来的选择题都背下来吧!进入12月份,我的建议是报个辅导班,听老师讲讲今年的热点,比自己买书看省事的多。这是要看看老师给划的重点大题,尽量背下来,再查缺补漏一下。1月份的时候,我还是建议报个点题班,老师押的一般都挺准的,虽然一般不能押原题,但是,方向不会错的。这个时候一定要重点被大题了,再看看当代的选择题就够了。这里极力建议买肖秀荣老师出的最后四套卷,据我所知到的这三年来的经验,这本书,每年都压到考研题了。一定一定要买啊!
下面说英语,由于我算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考研单词我并没有刻意去背。如果单词量很小的朋友,我建议买本王若平老师的那本单词书,据同学说不错的。考研对语法的要求不是很高,高中的语法就够了。所以不用太担心。读懂长句子很重要,大家可以平时多加练习阅读,尤其是长句,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明白其意思。有过不放心,也可以买本长难句的书进行练习。不过我都没买,我也看不进去。阅读一定要多做一些,但千万不能乱做。真题一定要买,据说张雷老师出的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因为讲解很详细。其他的阅读练习册,我觉得新东方印建坤老师的不错,王若平老师的也不错。这两本足够了。因为其出题思路和文章难度与考研的出题思路及难度比较相似。(但我只做了一本)至于翻译,我觉得练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把历年题上面的看看就行了,把话说通顺了就好。翻译一般都不会拉开差距的,所以,即使自己做得不好也不用担心。完型填空,我觉得没啥必要刻意练习,多看看词组、多背点单词、多看点文章,自然就有语感了。但是,完型确实是有技巧的,大家报个辅导班也不错。我觉得新东方的张肖民老师讲得好。大家不报班,也可以下载一些新东方上课的录音也行。掌握这些技巧的前提是多加练习,如果没时间就算了。毕竟考场上很紧张,技巧早都忘到脑后了。其他辅导班的老师,我就不太清楚了。至于英语作文,我从来没有练习写过,也没有背过哪篇文章(我太懒惰,最讨厌背东西)。只是在考试前几天买了本作文书,随便翻翻,把感觉考场上能用到的套话记了一下。建议好学生还是多背点,多写点。不要向我学习。
说到数学了。我数学不是很好,自我感觉学得不错,可是考试就完蛋。唉!致命的弱点呀!我没有做本科教材上的题,我直接就买了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但是据说人大出的也不错(应该是黄先开老师和曹显兵老师写的),陈文灯老师的书有点老了,但也很经典。很多人都把复习全书做三遍,我基本看了两边吧!我懒惰,一般会的题就不动手做了,这点很不好,大家别跟我学。练习册也要做,李永乐老师的那套好像不错,我都不记得我做什么题了。啊!想起来了,660题,这个不错,都是选择填空。大题我就没做了。大家可以多做一些。多练题型是有好处的,像今年,有些题型我都从来没见过,所以,当然不会了。唉!伤心~
还是说说专业课吧!我算是跨专业吧!本科的时候学了那么一点点国贸,其实就是一本书,我们本科的老师水平太有限了,听她讲课跟自己看书没啥区别。所以,基本就是知道每本书是讲什么的,但是一点深层次的东西都不知道。我是从11月份开始正式看专业课的。我报了领先开办的辅导班。有很多人不建议报,对于这一点,我一点都不反对。老师不会给你压题,讲课老师不是出题老师,老师也不会告诉你什么一定考什么有一定不考。老师就是把书系统地将一遍,给几串串线,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该扩展的地方、加深的地方都会讲一讲。对于我这种有点跨专业,自己又不愿意看书的人来说,我觉得挺好的。而对于科班出身的人,那就没有必要了。还浪费金钱和时间。其实,自己只要能看明白,那就自己看。把重要的知识点尽量背下来,背不下来就理解,考试的时候就发挥。我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其实,专业课看书最重要,考点都在书上,看好了书就解决一切问题了。把历年真题买了,自己好好研究一下。那些判断对错题并没啥参考价值,都是很琐碎的知识点,把书看好就能判断出来。祖要看一些大题,看看每本书哪个章节是出题频发区。看书的时候把相关知识点在哪年试题里出现过标记出来,这样你就会判断出来这个知识点还会不会考了。如07年考过的大题,08年决不会再出这个大题,所以,当作小题看看就好了。
这几天来到东财参加复试,觉得东财真的不错,应该是很好,老师都很有学问,水平都很高,也很和蔼,没有歧视,很公平。希望我们参加复试的人都能留在东财。我喜欢在东财学习,去年考这里就好了呀!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大家又没有用处。我不爱学习,大家要比我努力才行呀! 09的、10的...都加油吧!选择东财,没有错。
顺便再夸夸我们的版主们,他们真的都很热心,都很善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08级 国际贸易研究生lynnguo (小锅)编写
六
考研有感
从报考05年的研究生考试,到08年被录取,前后四年的时间,放弃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曾经非常任性的选择毕业、选择工作,也理所当然的体验到了从NB人物转向SB青年的感觉,明白了自己的幼稚、现实的无奈,于是,选择考研。然而,同等学历的麻烦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自以为是的好高骛远更让我得到了沉痛的教训,几经挫折后方才明白:生活,是过出来的。
说两句广告词吧:“impossible is nothing ”&“just do it” ,让我联想起政治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有点牵强,却也有那么点异曲同工的意思。先说解放思想,当初选择考东财时,颇有人老道的教育我:要脚踏实地,别老想着癞蛤蟆能吃上了天鹅肉,能安心的在井里头呆着就得了,况且,这口井里的水也不浅。平心而论,并不是全无道理,选个难度较低的学校,现成的导师,两门专业课的题目考试前就可以得到,政治英语搞定即可…… 而为了东财,四次报考,只有06、08两年能够踏入考场,亲戚、领导、同事、同学,甚至朋友,这些我都可以承受,只是对父母的那份愧疚这辈子都难以释怀。对于自己,反倒是无所谓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早些年的颓废生活,迟早要为之付出代价。还好,最终侥幸过关,过去的努力没有白费,也让那些人暂时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同时更坚定了我对于理想的追求;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你付出了应有的努力。再说实事求是,这应该是许多考研困惑者的一剂良药,有了想法固然是好事,但真正付诸行动才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长辈们曾一再的予以忠告,自己却置若罔闻,心浮气躁,终日幻想着一步登天的奇迹发生,可惜,这是生活,没有任何作弊的可能,所有金字塔的顶端都是由下面的石块层层堆砌而成,而今天的这份幸运则是在自习室里每天八个小时以上埋头学习中泡出来的。如果当初可以早些明白这个道理,我也不用四年受困于数学,并为之放弃了其它三门的努力,且直接导致了专业课的薄弱,复试时的尴尬更是毕生难忘。
再说些具体的东西。首先,对于辅导班,我不赞成一定上或不上之类的说法,其实很多东西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上了辅导班却不好好学习或方法不对那就是浪费money,但认真了解老师的思路,理解课程的内涵所在,就会发现许多东西确实是有据可循的。个人以为:多数辅导班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就是相互抄袭,但也不是无的放矢;具体到各个科目,除专业外我当初是都报了的,英语主作文、政治在框架、数学重基础,如果能够真正吃透了辅导班的内容,其他的资料不看也罢。然后说一下专业课,前面说过,我的基础很不好,事实上,也就是在冲刺阶段还勉强有些技巧可谈:拿到真题后,把所有的考试题目在一张白纸上按顺序列出来,然后将单个考题的历年分数加总,按分值大小得出第一份结论;接着根据这些年的整体走势,大体上估计出对专业的影响程度,并做出相应调整,得出第二份结论;最后,寻找老师们的出题规律,特别是对相似内容的重复程度,得到最终结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这份结论,能参考的价值也不大,我就是因为耍小聪明而在考试中吃了大亏的,毕竟,踏实的基础才是王道所在。
此外,长期稳定的心态非常重要,即使每天只有六个小时的高效学习也要远远强于忽冷忽热的极端表现,因此,如何调整心态并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是大家都要去认真面对的问题。
想起了李宗盛的一首歌“和自己赛跑的人” ,祝愿大家都可以赢得那份意义非凡的胜利。
图腾之蓝 2008.4.25
七
经验帖已经很多了,我就简单说了。
1、其实数学首先要看自己给自己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需要正确的了解自己。有的同学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数学一直是个头痛的科目,那么你就不要给自己定一个过高的目标,主要重视基础就行。而有的同学数学很有天赋,但这样的同学一般都是男生,而且做题容易马虎,那么你就需要从做题方法上着手了。还有的同学是平常什么题都会做,但是一考试却觉的什么题都很难,这样你就需要从心态上训练了,平常多给自己做做模拟考试吧。
那么现在讲讲实际的。数学复习开始首先要面临一个选择,是用陈文灯的书呢还是用李永乐的书呢。我想通过我两年的亲身体验这个问题应该有个了断了。我是两本书一起用的,市面上所有的稍微出名的数学辅导书我基本都做了。陈的高数还是不错的,尤其在思想上和一些小技巧上。但总体看来,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从李的书入手比较好,因为首先李的线性基本是无可匹敌的。我从9月份开始复习,基本没个月都把李的线性过一遍。而高数部分,李的思想高度比较低,是以教学的态度来写书的,而不像陈的,感觉是在上技巧班。再就是概率,因为是当年东财龚老师写的嘛,自然也不错了。
因此,总结一下,对于复习指南的选择,最好以李为开始,周而复始的做几遍,然后在10月份后或着两遍以上时,再把陈的高数部分做一下,值得一提的是,陈的高数第四章中值定理是他最精华的部分,里面的题和方法都很经典。
如果要串一下的话,那么就是先是1。李的大本做第一遍,把不会的题给标记一下就行,然后会发现书基本都画满了。2。李的大本做第二遍,注意不会的题,然后把还不会的题的知识点标记一下,这就是你的盲点了。估计这时候也到9月末了。400题该出了。3。做一下400题第一遍,哇,信心全没啦。4。找个人发泄一下,继续做李的大本第三遍,或者做一下陈的高数提高一下,这时候注意的是把知识点串起来,比如新华出版社出的线性代数辅导(也是李写的),每章前面都有个用大括号总结的知识点脉络图,自己没事试着把它画一画背一背。5。估计该到11月啦。如果还不恶心的话可以再做一遍李的大本,或者做一下基础660题,这主要是练习一下客观题的答法和知识点的查缺。但最主要的是把真题给做一遍,这时应该对自己数学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估计了。6。12月后数学的时间就少了,争取再做一遍400题或者真题吧。最后可以找几套模拟题体验一下考试氛围。
推荐书:李的复习指南,经典400题,基础660题,新华出版社出的李的线性辅导。
2、政治我81分,辽宁批的松,感谢额的神。
可以把哲学、毛概先看看,做做选择题;重点是把政治经济学弄懂。我觉的不要跟着辅导班那样基础班,强化班那样走,太慢了。你就自己低头学,直接看07年的哲学,毛概,政经的强化班课件录象录音啥的。在12月份以前,把这些知识点弄懂就行,达到做这三选择题基本都对,就算错也知道这在红宝书上是第几章第几节的知识点就行。12月份就报个冲刺班,反正就2天,重点听一下时政。然后就安心等待着各种XX天XX题的到来,然后选择一本,结合各种冲刺班的大题,自己总结每科大概15题,总共60题,背就完了。
另外说一下书的选择。1、最NB的是红宝书,原因是所有题都能在他上面找到原话。可是买的人很多,能看完哲学的估计就不到1/3了。序列也可以,总结版红宝书。这两本选其一就可。主要作用是当教材。2、选择题的书,谁都行,看哪个数顺眼就买哪个,什么1500题、2000题、1001题啦,邓论,时政千万别做就行。
最后模拟题的选择,我推荐两个序列四和徐之明的四套题。
3、英语我07年在只做了一遍真题的情况下,考了60分。这次我从9月份开始复习,背了两遍单词,做了吴的100篇,3遍真题,最后做了考试虫8套题和必背作文30篇,终于取得了61分的好成绩,于是我感慨万千。
我就不多说了,真题热情推荐张剑的黄大本,阅读模拟没有推荐的,市面上的我都买了100篇、200篇、220篇,但感觉和真题差的实在太多,要想做阅读还不如直接看看ECONOMIST、TIME、金融时报上的文章。单词书,哈哈,我有新东方的词汇词根,新东方的词汇详解、考试虫的四会,新航道的21天,最后我用的是星火的抗遗忘,10块一本的那个,主要是体积小,书包实在太沉了。作文书若干,最后还是得靠自己总结摸板。
无限强调真题的重要性,做几遍都不多,不要舍不得做。对于方法有两派,常规派和技巧派,上网搜索下各自的做题方法吧,我是综合派,读懂的就常规,读不懂的就技巧。
4、专业课。东财金融的复习,首先要弄明白哪些章节不考哪些章节重点。然后看书,重点是货币银行的书,你就看吧,看个4~5遍。我现在还在看,不过在看别的作者的,感觉这门学科内涵还是很丰富的,不愧是金融的核心。国际金融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但是我们今年考了16分的论述,所以你们可能不会考论述了,但是这五六章的内容仍然是重点。多关注一下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网站,时不时他们就发个季度报告,里面基本就是现成的答案了。(同理,货币的可以去人民银行的网站下季度货币报告)。证券挺简单,把第三篇重点看就行,里面就是公式比较多,不过理一理就顺了,不难理解。
不需要辅导书,教材加真题就欧了。
不需要辅导班,画不到题还很贵。
可以参考金融的课件,论坛上都有。
如果数学和金融有不会的题,可以来找我。MM可以加我QQ,我可以视频现场解答,GGDD们就在论坛上留帖吧,我抽空会看一看的。好,结束了。
小小强 (写这个经验的人狄云下,我忘了是谁写的了)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