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 |
好发部位 |
长骨的干骺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
|
致病菌 |
溶血性金葡菌最常见 |
金葡菌最常见 |
病因 |
原发感染灶一处理不当或抵抗力降低一菌血症或败血症一骨营养动脉一长骨干骺端 |
①由急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而来 |
自然病程 |
3~4周 |
好发人群 |
儿童 |
全身症状 |
起病急,寒战、高热 |
中毒症状 |
明显毒血症,严重时有感染性休克 |
局部症状 |
患部红、肿、热、剧痛,局部压痛 |
转归 |
好转、恶化或转为慢性 |
确诊 |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涂片发现脓细胞或细菌即可确诊 |
X线 |
发病14天内阴性,故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病灶<1cm常阴性 |
CT检查 |
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难以显示 |
核素骨显像 |
99mTc骨显像发病48小时就有阳性结果,具有早期间接帮助诊断的价值 |
MRl检查 |
可早期发现骨内的炎性病灶,观察病灶范围、炎性水肿程度、有无脓肿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病理特点 |
①坏死的骨密质形成死骨、脱落浸泡在脓液中吸收缓慢; ②周围不断形成新骨成为骨壳; ③窦道形成; ④周围软组织毁损形成瘢痕 |
X线表现 |
早期——虫蛀样骨质破坏与骨质稀疏;骨膜反应;新生骨致密,坏死脱落形成死骨 |
临床表现 |
病程可迁延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 |
手术原则 |
①清除死骨;②清除炎性肉芽组织;③消灭死腔 |
手术指征 |
①有死骨形成;②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 |
手术禁忌证 |
①急性发作期;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未充分形成者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
化脓性关节炎 | |
致病菌 |
溶血性金葡 |
金葡 |
金葡 |
好发人群 |
儿童 |
成人、儿童 |
儿童 |
好发部位 |
长骨干骺端 |
长骨干骺端 |
髋、膝关节 |
病理 |
骨坏死,死骨形成 |
死骨形成、骨壳、窦道 |
浆液性纤维性脓性渗出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寒战高热 |
病程缓慢,急性期发热 |
起病急,寒战高热 |
中毒症状 |
严重 |
轻 |
严重 |
局部症状 |
患处红肿痛、可溃破 |
急性期可有局部症状 |
关节红肿痛,功能障碍,浮髌试验阳性关节间隙早期增宽、晚期变窄 |
x线 |
14天内阴性 |
有改变。死骨形成 |
早期无改变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