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7版内科学已完全重写。
1.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
(2)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与慢支发生有关。
2.病理
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增生、分泌旺盛,大量黏液潴留。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
3.临床表现及检查
(1)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
(2)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哕音,咳嗽后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3)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后期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片状阴影,以下肺明显。
(4)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4.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者,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需与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鉴别。
5.治疗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
(2)缓解期的治疗包括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中医中药治疗等。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