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灯做客网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昨天2006年考研数学大纲已经正式上市了,之前盛传的数三、数四合并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今天我们第一时间请到了北京文登考研培训学校的校长,考研数学辅导名师陈文灯做客我们的聊天室,就新考研大纲调整以及随后阶段的考研复习和大家做解答,我们先请陈老师和大家打个招呼。
陈文灯:考研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大家集中关心的就是考研大纲做了哪些调整,我们先请陈老师就这一问题给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陈文灯:关于这一考试大纲我刚刚接到,我翻了翻,和以往的大纲做了一下比较。看来变化不是太大,正如原来同学们问我那样,说大纲会不会有很大变化。我当时说了一句话,我说大家想一想,1+1难道能够等于3吗?我说不太可能吧。
数一的变化
详细地看了看,可以看出,今年数学一有一些变化。一个就是在一元的定积分中增加了一个物理方面应用的质心,就是质量中心。再一个就是概率统计,相对来讲变化要大一些,其中的一个说到了原来是二维随机变量分布,现在改为多维随机变量了。
那么这里面应该说最突出的变化,原来对于假设检验就了解一个和两个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那么这次把它改了一下,要掌握一个或两个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而这个变化,同学们可一定要注意了!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大纲要是变了,特别突出某一个方面,在那方面可能就要出考题。所以这个给同学们打一个招呼,希望大家注意。
数二的变化
数学二变化比较大的是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提到了向量的内积,矩阵的逆矩阵,还有利用正交化将一个线性无关向量组化为正交向量组,这是变化比较大的地方,要注意。
数三的变化
数学三应该说变化不是太大。有一个突出的一点,那就是求分段函数的导数。这一点以往实际上没说,也考过,但是这次是特别把它提出来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这方面要注意。
其他方面,我觉得确实谈不上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文字上进行了一下修改,使现在的大纲相对来讲更严密一些,有些系数更确切一些。关于大纲的变化我就说这么些。
主持人:大纲调整了,肯定有一些新的变化,那么在这些新的变化内容上,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陈文灯:实际上这个大纲变化不变化和我们文登学校的几位同事编写的《复习指南》,实际上早就是按照新大纲这么编写的,所以主要很好地看《复习指南》也就差不多了。
网友:请陈老师具体谈谈考研大纲出来之后我们怎么样具体利用考研大纲按部就班地复习呢?
陈文灯:刚才已经说了大纲的一些微小的变化。那么今年改动的这些地方应该特别关注。再一个,我还是认为考研数学要想考好,应该既抓基础,又抓题型的解题技巧,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我们考研数学才能考好。
顺便也给网友们说一下吧。根据历年来文登学校考研数学高分得主的成功经验,我把它说一下。
第一条就是要高度重视过去的研究生试卷,多做考研真题。第二点,我要求同学们用集体的力量来搞好这次复习,来夺取考研数学高分。三、五个,七、八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一方面可以交流一下彼此的学习心得体会,切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你们可以分一下工,张三去看某某年的辅导书,李四去看另外一年的辅导书,辅导书中那些非常繁琐的题,难度非常大的题不要管它,这是不会考的,那些看似简单,自己一做又没有思路,一看人家解答豁然开朗,这样的题和解答应该把它抄录下来。如果你这样做了,我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们就能够在试卷中见到非常熟悉的面孔。第三条就是我们学数学,不像有些人说的光做题就行了,我给它归纳了一下,主要是应该是天天看地天天练,常流水,不断向,直到考试那一天,就是这样还不够,应该多动手,多动脑,多做,合理总结,形成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我们考试的时候才能很快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第四条成功经验,那就是高度重视你听课的笔记,高度重视我们的教材,我们的辅导书。应该把听课记下来的例题、书中的例题当做习题来做,只有反反复复地把这些例题做熟了,才能把有关的题型掌握住,这是很重要的。再一个,我们应该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我建议同学们在八月底以前最好是参加一个辅导班,那么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把重要的概念,重要的定理,重要的公式吃透,同时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八月底以后,主要是转入第二阶段--做题阶段,这一阶段应该以做考研的真题为主。再一个就是一些辅导书中,像我们的《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中的一些题好地做做,通过做题进一步加深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所以八月底到十月底这是我们关键的一个阶段,十月底以后我们好多课程,像专业课、像英语、政治,都向我们考生要时间,如果我们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中,我个人认为这个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因为考研和我们高考不一样,高考只要总分够了地那么一定可以录取,考研呢,不光看总分,还要看每门课的小分,所以这一点同学们要注意。那么,我个人认为,十月底以后,应该以看题为主,当然,看到非常好的题,我们也要动手再做一做,多看了题啊,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这个是很有好处的。
好,这个我就讲到这里吧。
网友:陈老师您好,今年好像对数一线性代数和概率的要求提高了,那么数一线性代数和概率部分的重点在哪儿?哪些内容需要着重掌握的?
陈文灯:数一对线性代数没有什么提高,从大纲里面也可以反映出来,但是概率中的统计从大纲(新的大纲)的情况来看,确实好像比过去要有所提高,比方说过去强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现在呢,强调了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还有数学期望和方差;统计过去只是了解区间的概念,现在改为掌握这个层次更高了;还有就是刚才说过的,假设检验,一个和两个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这要求是掌握层次高了。所以大家注意。
网友:陈老师,您编的《数学复习指南》上有很多题目的解答很富有技巧性,但是我自己觉得有点偏,他这些技巧在考研中都会用到吗?
陈文灯:这位小刘同志啊,你提的问题啊,我觉得倒是可以和你说一说,你认为技巧性高,实际上我们考研就要求有一点技巧,因为数学本身,数学的公式、数学的定理就是高度技巧的浓缩,所以怎么能说掌握了技巧用不上呢?像我们今年数学三、数学四的一个不等式的证明,如果你不掌握了我们所讲的技巧,你能做吗?不可能的,这个题是这样的……就不说了吧,你们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网友:我考数一,请问陈老师,这个《考试分析》上,我关于数三、数四还有数二的分析要不要看,如果要看的话要看到什么程度?
陈文灯:考数学一的这位同学,你们把数学三、数学四的线代概率数理统计好好看看对你们大有帮助的。咱们数学一的同学都有点盲目,认为我数学一就是最难的,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从高数的角度来讲,你们考的范围最广,内容最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难度也可能要大一些,但是线代概率数理统计,你们和经济类的相比,可就比较简单了。所以你们看一看数学三、数学四的线代概率数理统计的以往的考题是大有好处的。
网友:怎么样利用高教社的《考试分析》和《考试大纲解析》这两本书?
陈文灯:这个我觉得高教出版社的《考试分析》看一看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对于以往的考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还对同学们经常犯的一些错误进行了分析,咱们网友如果看一看人家总结的一些错误的教训,对于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避免我们以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犯或少犯错误。
网友:我考数二,请问数二线性代数的重点是什么?
陈文灯:数二线性代数的重点,这个还是比较好说的。一个,线性方程为主,尤其是含有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再一个方程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如果还要提的话,那我估计今年会给出一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让你通过施密特正交化,求出它的正交向量组,这个要注意。当然,还有矩阵,证明它存在逆矩阵,写出他的逆矩阵,我们也应该注意。
网友:请问陈老师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出题了,今年数一会不会考这几方面的内容?
陈文灯:大数定理没有什么好考的,但是中心极限定理,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难的地方,我给我们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棣莫弗、拉普拉斯的时候,我说同学们,这两个定理我告诉你们怎么证明就可以了,最后让他们自己做他们还是做出来了。我是怎么说的呢?我是这样讲的,首先分析题,做出实际变量,第二步分析这个随机变量服从什么样的分布,求出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第三步那就是标准化。好了,你只要掌握了解题的程序,就不会做不出来,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好,就说到这儿吧。
网友:我考数四,能给指一下重点吗。
陈文灯:好吧,咱们就高数方面吧。高数方面这个重点啊和基础啊,这个有时候好像分不清,如果说基础的基础,重中之重,那应该是极限、导数、不定积分,但是从得分的情况来看,所占的分数最多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应该是从后面往前数,一个是二重积分,那是要考的,所占的分数不少,还有就是偏导数的求法,再一个不等式的证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证明个函数方程只要把我们《数学复习指南》中所归纳、总结的那几条掌握住了就可以了。再一个大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旋转体的体积,我们考数学四的同学,你们尤其是要掌握微积分在经济中的运用,从87年到04年,年年都考它,唯独05年不考,那么这意味着06年更有可能考。所以我们这位网友您应该注意就是了。好了,我就说这么点。
哦,线代没说,你问得太多了。线代,我觉得,一个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线性表示,再一个线性方程组,尤其是含有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再一个,那就是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这些就是我们数学四应该掌握的线性代数的重点。
这个概率、概率论,我个人认为,我们考数学四的同学应该把前概、逆概等概念好好地掌握住。再一个就是我们考硕士的,主要是关注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尤其是边缘分布、分布律、边缘分布密度、条件分布律、条件分布密度。还有就是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以及方差相关系数,这四个方面,四个概念,及其性质一定要牢记。
网友:我考数三,对于泰勒定理数三不要求,但是我觉得用这个公式做题比较简单,如果我用这个公式做的话,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