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减负假期来临  孩子们主打能力作业
来源:优易学  2014-1-20 10:12:30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户外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融入大自然,这是“减负”假期的举措之一

今年是教育部出台学生减负政策后的第一个假期,对于兰州的众多小学生来说,这个寒假的生活注定将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记者日前采访我市多个学校了解到,相较往年传统的假期作业模式,今年寒假孩子们要做的功课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作文数量老师不规定篇数,想写几篇写几篇;写作业时间也将不会占用孩子们的大量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对寒假作业的“创新”——低年级孩子要完成“想象画”,高年级孩子完成“手抄报”;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或者做一个发明小创造……这种“能力作业”将取代传统的被动“填鸭式”的规定作业,成为这个寒假孩子们功课的主业。

“规定作业”每天只需写30分钟

水车园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王建玲告诉记者,今年她带的是6年级语文,在布置寒假作业的时候只布置了教育部门规定的《寒假作业》,其中也都是基础题,按照作业量来看,孩子们每天写30分钟,就可以完成整本作业。关于作文老师也没有给出硬性的安排,这个假期正逢春节,孩子们如果有机会跟家长出远门或者跟家人团聚都是不错的题材,可以根据过年写自己有兴趣的习作,作文数量老师也没有做硬性要求。王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1月6日就给学生下发了《寒假作业》,实际上,有些孩子在刚刚放假一两天就能完成书面作业。

该校王仁江老师今年带的五年级的数学,他告诉记者,《寒假作业》只有20页,基本上两天一页,如果把春节去掉,孩子们只要抓紧时间,很快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书面作业。王老师还告诉记者,放假前,他们老师之间也相互沟通过,如果某一门课的作业布置的多,其他学科就给这个学科“让路”,大家尽量少布置书写作业,还给孩子一个快乐寒假。

兰炼一校副校长寇艳则告诉记者,孩子们的书面作业只有《寒假作业》,至于作文的数量同样没有给学生一个规定的量,完全自由发挥。寇校长说,有些孩子在遇到一些好题材的时候,写作文都收不住笔,而有些孩子则不爱写作文,因此,他们也不规定,只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觉有兴趣的题材可以尝试写一下。

孔家崖二小教导处张主任表示,这个寒假是减负的第一个假期,实际减负一直在进行,作业量也是越留越少。今年学校寒假作业变化最大的就是语文作业,免去了大量重复性的书面作业,不再要求孩子们抄生字,写大量作文,而是精简作业,书面作业就让孩子们完成一本《寒假作业》即可。

水车园小学三年级的赵同学表示,今年的寒假书面作业确实少了一些,过去老师有时候会对作文的数量有所要求,今年寒假老师说了,只写自己有兴趣的题材,这让他觉得很轻松,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张掖路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魏女士也告诉记者,这个假期孩子的作业确实少了,写完一本《寒假作业》,孩子就可以去完成学校布置的“能力作业”,而那些作业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各种创意能力作业占8成

那么“规定作业”少了,孩子们是不是可以放羊了呢。记者拿到一份印有兰炼一校全校各年级《假期作业》的安排,其中把一到六年级分为三段,布置了难度不一的作业,最后还附有推荐阅读的书目。朱校长表示,这个假期作业安排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认知、明理和发展,学校特针对不同年级段布置了不同的作业。一二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还小,学校为了不增加孩子的负担,除了安排规定《寒假作业》外,只给孩子们安排了两项额外的“能力作业”:完成一张想象画;完成一个小制作。对于内容没有任何限制。三四年级的作业同样在完成《寒假作业》外,还要读两本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摘记,课外读物的内容可以自选,老师同时也在最后给孩子和家长推荐了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文学作品。剩下的作业就是能力作业,可以让孩子们各显才能:完成一张想象画;一张主题《我们的节日》的手抄报;完成一件小制作或者小发明作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五六年级的能力作业除了完成中段年级孩子的内容外,还要完成一份电子作业,可以是照片、DVD、PPT任何格式,并上传到班级群里。主管教学的寇艳副校长表示,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也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别看一二年级作业少,对他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这样提高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并认知的能力。寇艳告诉记者,发明小制作要求都必须是成品,不能仅仅是设计图,其中可能还涉及到钻孔、模压,学校也是希望家长能跟孩子一起来做。

孔家崖二小的数学孙老师告诉记者,他今年给孩子们布置的能力作业很受学生欢迎。测量家里的房屋的大小,再计算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同时,孙老师利用春节孩子收到压岁钱的题材,给孩子们布置了压岁钱统计作业,让孩子们制作统计表格,将自己压岁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统计,目的也是增强孩子们统计学的概念,也让他们知道如何科学花钱,养成节约的习惯。他布置这样的作业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水车园小学的“能力作业”要求孩子们去某一个公共场所进行调研,并根据自己调研的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场所孩子可以自己选,也可以是餐厅,也可以是父母的工作单位。英语作业则是颇受孩子喜欢的“看电影”,这个电影可不是随便看,老师要求孩子们看两部英语原声电影,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并让他们发现英语学习和实际口语的不同。

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

据了解,2013年8月,教育部就出台了减负政策,这个政策也是针对急需减负的小学生,其中对不同年级都有不同要求。那么,第一个“减负学期”过去了,到了学期末孩子们的成绩怎样呢,是不是正如有些家长所担心的,孩子成绩下滑了呢。记者在部分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期末的成绩单显示,孩子们不仅没有因为减负而影响成绩,相反,还有小幅提升。兰炼一校寇副校长告诉记者,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如何做的好如何做的扎实有效,也是学校一直抓的工作。社会上普遍认为作业减少就是减负,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误区。以这个假期作业为例,实际上纵观整个作业,孩子们基本上每天都有事干,一个发明作品的诞生,需要孩子们去查找资料,去反复试验,最终形成一个作品。减负就是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出来,把孩子从沉重的重复性作业里拉出来,给学生精简作业,拓展自己的思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种帮助。

孔二小的孙老师表示,按照目前中国的选拔人才形式,考试是最公平的。但是,如果没有练习,没有习作,孩子们难以应付这些考试。可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减负不是不留作业,而是对重点知识进行恰当的练习。把孩子们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通过其他形式来展现出来,提高应用的能力,而不是应考的能力。从他带的数学来看,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这也让他看到减负的效果。只有作业跟生活联系紧密了,孩子愿意做,教学才能达到目标。水车园王老师表示,加强阅读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为了达到减负的效果,学校把很多作业都融入到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阅读,学校对阅读内容不做要求,只要健康向上即可。这样做还让很多学生之间产生一些思想碰撞。

减负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水车园小学胡副校长告诉记者,减负就是减少重复性、枯燥的作业,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启发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知识,追求知识的强烈感情。在实施减负的过程中,最大的、最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千方百计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导到学习基本知识上。热爱知识必先热爱书籍,对书籍缺乏感情,就必然不会热爱知识。使学生懂得书籍是最有耐心、知识最渊博的老师,培养他们从书籍中求索知识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爱读书,爱书籍的感情。

兰炼一校寇副校长表示,减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老师和家长、学友一起沟通。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教师了解他们思想、观点、心态、情感、需求。老师把做人的原则,激励和鼓舞,不知不觉地传达给学生,把教育溶于沟通之中。实际上,学生减负了,老师负担变重了,过去老师备课和授课的时间比为1比1,而现在老师要在备课上下很大的功夫,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花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模式的改变。减负对学校来说,也进一步促进改变评价机制,让孩子们无负担的学,无负担的考,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减负健康前行。

减负后有了更多的亲子时间

减负后多出的时间如何安排,挑战着父母的理念和能力。如何合理利用假期时光,在减量不减质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提升呢。采访中,各校老师也对家长提出了建议。寇艳表示,家长引导孩子读书,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父母和孩子每周有固定时间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孔二小校长刘素坚告诉记者,大自然是孩子们最棒的指导师和朋友,大自然又好比是天然的实验室,它能够调动孩子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以不同的方式激活孩子们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父母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哪怕是相互追逐和嬉戏都是一种锻炼,是一份快乐。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让孩子更多地融入自然,回报将十分丰厚。所以,家长可以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增强孩子社会性的同时,也增强孩子观察社会的能力。

 

快评

让减负不再沦为口号

张卫斌

每到寒暑假,教育部门都会例行下发类似内容的通知,可最终,孩子们还是在繁忙的作业和补课中度过假期。

今年亦如是。

寒假来临,孩子们依然面对着或多或少的书面作业。

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说之所以减不了,家长观念要转变。所以,教育部的通知,就强调做家长的工作,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

有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和轻松的假期?可走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窄道上,同行的人那么多,前方还有巨大的就业阴影,哪个家长敢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不写作业,哪个家长能对别的孩子去上培训班无动于衷。“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听上去很美。道理谁都明白,可为何都要让学生做题,进行题海训练?因为考核评价体系关注的只有分数。

在应试教育的处境下,很多家长衡量自己的孩子好不好,或者所谓的成功的“标准”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考分高低;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不好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升学率。为了追求高分,为了考上好学校,家长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读死书也就不足为怪;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学校的做法也都差不多,就是封闭管理、题海战术。死楸、往死里楸,成为提高升学率的独门秘籍。

小学减负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小学生减负十条执行到位,要真正让小学生减负,不仅中学阶段的评价方式要调整,考核学校的升学率指标也要调整,所以,减负最终沦为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

如何改变?业内人士早有建议,一方面,推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另一方面,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可长期以来,这方面作为不大。

今年教育部先是启动了“减负万里行”活动,后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积极明确开展中考制度改革,推进综合素质评价,鼓励用ABCDE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而非过去的百分制,逐步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由此可见,教育部已经着手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来达到真正实现减负成功的目的。但愿减负不再是口号。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