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东区“三多”行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生活
来源:优易学  2013-7-14 17:44:39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暑假是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发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家长安全意识较薄弱、日常上班时间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较容易发生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宁波江东区针对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假期家长监管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保障学生过一个平安、快乐、健康的暑假。
    一、多方联动,织牢安全防护网,“安”享暑假有保障。一是上好离校前安全课,提升学生自护意识和能力。多途径宣教,利用主题班队会、黑板报、专题讲座等方式,做到周一周会专题讲,每日中午和放学前一分钟讲。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开展“学生安全大寻访”、“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我做平安暑假专项作业”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平安自护意识;设置“关爱生命小主人奖”,激励学生联片联手互相监督,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报告不安全行为。二是把好家校社联动监管关,构筑校外安全防护网。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做到“事故后及时讲、放假前重点讲”预防溺水事故教育活动。发放《暑假安全告家长书》4万余封,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4万余份,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教师家访活动1300余次,由校领导带队,分片划定住宅责任区,逐一上门面对面告知防溺水要求,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及周围地区的安全隐患,指导家长及学生加强安全防范,防止溺水等意外事故发生。在全区推广仇毕小学建立“危险水域三方监督巡视员”制度的经验做法,强化学生、家长、教师定时定点片区监督巡视机制,实现实时全网监督。邀请宁波海事局和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志愿者等专业力量加盟进社区,将安全教育延伸到所有街道、社区,实现安全教育无死角。动员公安、消防、卫生、武警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五老”人士、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加入到暑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平安宣传教育中。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三边”(校边、路边、家边)危险点排查预警机制,重点排查“三边”水域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库、河流等危险水域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加强重点水域的安全巡查与监管,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溺水事故“零”记录。
    二、多彩活动,学业休闲两不误,“畅”享暑假有质量。一是送教进社,暑期休整不休学。组建爱心教师团队,深化志愿服务。组织退休教师关心下一代志愿者、春蕾党团员志愿者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四类爱心教师”送教进社区,定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小候鸟送去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着力减少学生脱离监管的情况,确保假期作业及时有效完成。开办暑期班,设立社区兼职辅导员,在全区中小学中选拔70余名教师担任社区兼职辅导员,深入社区一对一指导开展青少年学业指导和素质培训等教育活动。二是全区联动,活动精彩纷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小候鸟群体信息化水平低、艺术熏陶少、语言沟通薄弱、阅读量少等实际情况,开办网络应用培训班、艺术启蒙培训班、语言适应提升班、阅读素养拓展班。适当开放体育馆、游泳馆、活动室等场所;积极组织公益电影、“流动少年宫”等活动进社区,为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充电”提供平台。
    三、多重互动,新老市民不分家,“乐”享暑假有真情。一是注重新老融合,和谐共处一家亲。开展关爱新宁波人主题活动,举行"候鸟夏令营”、“外乡的孩子看宁波”、“蔚蓝梦想、快乐假期”暑期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举办圆梦”夏令营,征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想实现的梦想,汇聚各方爱心力量尽最大可能帮助实现。开办假期“融合班”,开展“本土融合”联谊活动,实现新老宁波人结对互助学习、生活和游戏;邀请新老宁波人共同参观所在社区的科普活动室、有害生物防制基地、看电影、安全知识竞赛等;营造新老宁波人和谐相处,友谊长青的局面;增加新宁波人对宁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近感。二是传递心灵关怀,培育阳光新宁波人。成立心灵成长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全区30余家社区心理咨询室和众多心理辅导志愿者作用,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吸纳社会各界关爱人士、团体对尚不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针对性一对一帮扶活动,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典型个案重点追踪制度,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反馈机制,重点做好特殊家庭的走访工作和特殊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积极预防外来务工子女犯罪现象的发生。开展“五老志愿者爱心奉献”活动,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言传身教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帮教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