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浙江师范大学针对就业工作推出了如下新举措:
一是学科类招聘会解决针对性就业。为了凸显学科专业特色,并且解决个别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召开由各学院或多个学院联合举办的学科性专场招聘会,如理工科类、经贸类、对外汉语专场招聘会,工科类招聘暨实习与实践推介会,突出学科专业特点,打通实习与就业双向通道,建设校内特色市场和小型市场,收效明显。
二是校地合作开拓特色就业市场。2012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企业代表一行近40人来我校,与我校签订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同时举办首场萧山区企业专场招聘会,包括传化集团在内的18家企业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受到毕业生的广泛欢迎。同年12月,我校趁举办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任研修班的契机,举办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任研修班专场招聘会,全省78家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招聘,需求岗位200余个,成为校园招聘的一大亮点。目前,这样的校地合作逐步形成了机制,每年定期举办。
三是教授搭桥计划帮扶贫困生就业。除对贫困生就业开展常规经济补助外,开展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结对帮扶活动,鼓励每个学院每名教授一学期至少为一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次就业机会,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为困难学子就业牵线搭桥。至今,多名学科教学论教授出身中学特级教师,利用其广大人脉资源向广大重点中学推荐多名毕业生成功就业。
四是毕业生跟踪调查跟进校友信息服务与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低年级化、全程化、全覆盖的同时,开始涉及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工作,将就业服务工作向两头延伸。借助发动毕业生参与省教育厅质量跟踪调查的同时,主动联系未就业和工作不理想的校友,提供各地最新招聘信息和针对性的就业职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和职业指导。
五是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全校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关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继续向大学生开放申报入驻。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全省12所高校之一。2012年,我校3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创新创业有了课题立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