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审判长”清脆威严的语音伴随着“法槌”落下,庄严的庭审开始了。这不是法院里的一幕,而是海宁卫校法制课堂上的一幕,审判长、陪审员、受审者等都由学生扮演,该校100多名师生亲身经历了审判的全过程,接受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浙江法治宣传月”,海宁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宣传月活动精神,围绕“模拟法庭进校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项教育,落实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消防法、禁毒知识、反对邪教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预防少年儿童违法犯罪,让学生在学法、知法、懂法教育和守法、用法、护法中健康成长。
一、开展了“走出校门,走进法院”真实体验活动。市区学校通过少先队、德育处等的精心组织,带领学生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违法犯罪分子,直观、深刻地了解法院刑事案件审判的全过程,倾听受审者的心声,感受法律的威严,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守法意识。“零距离法制教育”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渠道,促进了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
二、开展了“联合民警,关爱校园”情景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家庭教育相对较薄弱。针对现状,海宁市教育局在新居民子女多的学校中开展警校合作,与社区民警一起为新居民子女们带来法制教育。通过情景剧和表演的方式,让新居民子女参与进来,观看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树立起守法意识,无论是回家之后对父母的影响,还是以后的成长,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开展了“校际交流,牵手课堂”活动。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法政分院大一学生组织的“模拟法庭”在长安镇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们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独特新鲜的形式设计了平时课堂上看不到的场景,给学生提供一堂堂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