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可喜成绩。截止目前,该校本科毕业签约率达到34%,基本就业率71%,毕业研究生签约率为39%,基本就业率68%,远高于同期社会平均水平。
一、完善机制,提供就业工作保障
健全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校院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协调、配合。健全开拓调研工作机制,校院领导、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市场调研,到目前为止,校、院领导先后带队对158家重点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宣传、推介,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大力推荐毕业生就业。
二、“四化”建设,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程化:大一新生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大二了解职业世界和工作世界,大三加强政策指导和方法指导,大四以成才报告、入职教育为主。全员化:学校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已形成学校领导、中心统筹、部门配合、学院负责、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信息化:学校建设有就业机房、就业资料室、职业沙龙室、成才楷模室,有效借助飞信、短信等平台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体现在工作队伍上,目前该校初步构建专兼职工作队伍,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三、市场调研,反馈教育教学
组织各学院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市场需求,跟踪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例如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学院师资优势,创立写作实验班,向社会输送从事影视剧本、纪实特稿、文案策划和报刊专栏写作等方面的写作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顺利就业,目前该就业率达到了77.05%,正式签约率达到36.07%。
四、创新载体,开展就业工作服务
就业工作挂历进毕业生宿舍、就业咨询室进公寓;聘任往届毕业生作为用人单位的联络员参与招聘工作;设立短信平台方便学生通过短信咨询就业问题;开通绿色网上通道帮扶有需要的毕业生;包车送学生去地市县参加招聘会。
五、搭建平台,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为有兴趣的学生团队在校内提供自由贸易市场;为有需要的学生在生活区开设创意集市;为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提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生创办的公司近几年已吸纳我校毕业生1000余人。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学生创业团队进教授工作室、进社区、进企业。
六、就业援助,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
针对尚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开通网上就业绿色通道,为毕业生提供预约咨询服务、网上推荐服务;对就业困难、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交通补贴;就业工作人员一对一与每一位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