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考察报告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50:41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2004年10月13日至29日,我办组织以兰州大学李发伸校长为团长的六人代表团对牛津大学、帝国学院、卡迪夫大学、华威克大学、诺丁汉大学、多伦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等著名大学及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学校长委员会等进行了考察,分别拜访了上述机构的部分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著名教授。考察过程中,在医院、医学院和大学的关系、院系为实体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校长委员会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考察成果汇报如下。  一、医学院与医院和大学的关系  1、英国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英国政府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和重组,旨在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强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研究的结合。除了扩大原有三十余所大学医学院的招生规模外,还陆续批准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医学院。华威克大学等几所大学通过与其它大学(医学院)合作的方式,申请并获准建立了自己的医学院,联合授予学位;经过若干年的办学实践,这些大学近来都希望能够独立授予医学学位。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于1988和1996年年分别合并了两所伦敦大学属下的医学院,卡迪夫大学2004年合并了威尔士大学医学院。目前仍然独立的医学院只剩一家了。   英国的医学教育有五年制、六年制、四年制(七年制)等几种模式。其中四年制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学生,有别于英国传统医学教育从高中生招收学生,这批学生加上大学本科三年,总计学习七年。传统的大学医学院多数实行六年制,学生在第四年学习结束时获得一个学术学位(少数优异生可在第三年获得),毕业时获得一个医学学位(学位名称各校不同)。新建的大学医学院则多数实行四年制(七年制),学习四年毕业时授予医学学位。诺丁汉大学医学院则是传统大学医学院中少数几家实行五年制的,学生在第三年学习结束时获得一个学术学位,毕业时获得一个医学学位;近年来,又开设了四年制医学教育。各类医学学生获得医学学位后,必须经过至少两年的住院医生实习阶段,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  英国大学的医学院对自己的定位各不相同。如牛津大学的医学院将自己定位在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研究人才上,一直保持很小的招生规模,每年只招收150名学生,其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的比例较底。大多数医学院则以培养临床医生为主要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一般占一半以上。    2、教学医院与大学/医学院的关系   英国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属于国家卫生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s,简称NHS),大学的教学医院也不例外。教学医院与大学/医学院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合作关系,大学与教学医院签订总体合作协议(Affiliation Agreement)的同时,具体的教学、科研、资产管理等通过专项协议的形式解决,协调工作往往非常复杂。加拿大大学的教学医院与大学/医学院的关系基本相似。医院与大学的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领导层人员相互渗透。教学医院的院长由NHS聘任,但是担任大学医学院的理事会理事(或医学院副院长),参与医学院的管理;医学院的院长由大学校长聘任,但是担任教学医院的董事会董事,参与教学医院的管理。在其它的管理委员会中,如教师或医生聘任委员会,也多采取互派代表的形式,以加强沟通和协调。   (2)职称互聘。大学负责教学医院医生教师职称的聘任,医生与大学签订荣誉合同(Honorary Contract),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但不获得任何酬劳。同样,教学医院也可以聘任一部分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大学教师担任医院的医生;教师与教学医院签订荣誉合同(Honorary Contract),承担临床医疗服务的任务,但不获得任何酬劳。英国教学医院中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医生被大学授予教师职称,加拿大大学的教学医院医生一般都需有大学的教师职称。   (3)经费保障。英国、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经费拨款来源于教育部和卫生部两个不同的渠道,学生的临床教学经费由卫生部拨给医院或通过大学医学院划拨医院。英国大学的每个医学院学生在医院学习一周,医院可以从NHS(国家卫生系统)申请(需要大学的签字)获得450英镑的专项经费支持,医院中的临床教学设施建设,也可以从NHS申请专项经费支持。稳定的经费来源保障了教学医院承担并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大学医学生的生均拨款标准一般高于其他学科专业2—3倍,加拿大安大略省给每个医学院学生的拨款强度是一般学科学生的5倍。相应的是,学费标准也会更高。   教学医院的财务完全独立核算,在财务独立的同时,许多医院认为大学教师在医院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和服务质量,愿意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通过协议的形式支付给大学(不与教师个人发生财务关系),具体比例取决于医院与大学的互动关系。此外,医院医生申请科研基金,一般也通过大学医学院进行,且往往联合申请。  (4)教学协调机制。临床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医学院和教学医院通过建立日常工作的协调机制和协议来解决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问题。大学通过对相关医生进行教学方法培训、学生信息反馈、派教师到医院检查等形式对在医院的临床医学教育进行管理,以控制和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    3、医学院与大学的关系  英国一位大学的副校长说:医学院与大学的关系非常复杂,各个学校的情况也差异很大。总的来讲,由于社会资源丰富,各大学的医学院比一般学院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更大的自主权。不少大学的医学院相对独立核算,如华威克大学的医学院实行独立核算,单独进行预算,但每三个月向学校汇报一次学院的财务状况。   医学院是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大学提供的公共课程教学和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外,大学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医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名牌大学的高水平综合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有利于提高医学科研的水平,这也是部分单科性医学院愿意并入名牌大学的原因之一。  二、院系为重心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  除大学管理的一般情况外,代表团重点考察了院系为实体的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分权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体系、教授治学形式等。  1、分权管理模式   一所大学的实力集中表现在其所属院系的实力上,一所大学的活力也集中在其所属院系的活力上,大学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院系之间进行的。为了调动院系的办学积极性,发挥院系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益,多数大学都进行了扁平化的分权管理改革。  牛津大学在1998年前属于中央集权制,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由校部做出。1999年进行的分权(Decentralization)改革,建立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医学五个学部(Division),在经费使用和学术决策等方面赋予各学部很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各学部承担相应的责任。   卡迪夫大学1988年由威尔士大学大学学院和威尔士大学科技学院合并而成。并校后,学校采取了扁平化的分权管理模式,取消了原来的Faculty建制,建立了学校、学院(School)或系的两级管理体制,在经费使用和学术决策等方面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进入英国大学排行榜的前十名,并成为英国研究型大学协会(Russell Group)的20个成员之一。   2、预算管理体系   为落实学部为实体的分权管理模式,牛津大学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在1999年建立了根据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类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预算管理体系和计算公式。经过五年的实践,牛津大学最近正在对如何完善预算体系进行总结和调研。比如调整学校与学部的资源分配比例,以加强学校层面战略规划的实施。再比如对社会资源较少的以基础学科为主的学部,不能简单地按统一标准配置资源,必须在计算公式中引入倾斜系数,以支持基础学科的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牛津大学的预算体系中,建立了必要的成本支出扣除机制,如扣除房屋使用费用的机制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有不少部门、教师退出部分用房,为缓解用房紧张做出了贡献。   卡迪夫大学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后,建立了学校、学院(School)或系的两级预算体系,通过透明化的公式配置资源。学校保留一定比例的资源,用于公共支出和战略发展,包括长期聘用人员的费用等。院系获得资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学校不再干涉。   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预算管理改革,推广了以责任(Responsibility)为基础的预算模式。预算是透明的,每个单位都知道自己的预算来源和目标责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教授治学形式   英国和加拿大的著名大学都非常注重教授治学。在学校的各类管理委员会中,教师代表占有相当的比例。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其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常设委员会情况见下表。多伦多大学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常设委员会情况表 一级委员会 二级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总 人数 其中教师/学生人数 管理委员会 Governing Council   及其执委会 Executive Committee (共14人, 其中教师3人 学生2人) 学术委员会 Academic Board   (共114人, 其中教师80人 学生16人) 议程委员会 Agenda Committee 10 6/1 学术政策及专业设置委员会 Committee on Academic Policy and Programs 26 16/6 规划与战略委员会 Planning and Priorities Committee 20 10/3 预算委员会 Budget Committee 14 8/1 学术上诉委员会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