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50:21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感受常用媒材之间的差异。       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建议       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易于接受的优秀中外美术作品(如表现儿童生活和不同季节的作品)。       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等民间美术作品,感受和评述其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图片和实物,对优秀的卡通艺术,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画艺术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通过展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走出教室,欣赏校园景色;通过观摩图片和录像等,欣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和色彩。  评价建议       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教学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材料,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       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评价建议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兴趣,并进行联想。       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表演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第二学段(3-4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活动建议       用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形体、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用各种易于加工的材料,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纸版画创作。  评价建议       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在绘画(含纸版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学习造型要素和简单的组合原理(如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       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如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如拼贴、彩绘等)。       用身边的多种材料(纸材、泡塑、秸秆、竹木等)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根据用途,进行简单的设计练习(如设计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评价建议       关注物品的造型与用途的关系。       初步认识造型要素,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大胆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建议       以合作学习等方式,讨论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展出自己搜集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木雕等),并向同学介绍相关资料,了解其中的象征和寓意。       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认识常用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尝试用多种语言(如美术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欣赏一组优秀的中外儿童绘画作品,比较它们在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和异同。  评价建议       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乐于了解民族民间美术。       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对收藏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识别公共场所的常用图形符号。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结合社会等学科内容,设计、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评价建议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色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       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表演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活动建议       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变形、夸张、装饰等),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塑材料等多种材料,创作动物、人物、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等媒介,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评价建议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相关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教学活动建议       结合图案和平面设计,学习对称、均衡、重复、渐变等法则,并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加以运用。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作等)练习。       运用所学设计基础知识,为社区或村庄、学校、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等设计制作标志。       选用多种材料进行立体造型练习,制作模型和立体构成。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校园活动海报的设计。  评价建议       初步理解设计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组合原理进行设计、制作。       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       利用媒材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       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评述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常用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古今中外现代优秀的绘画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通过观摩影像、图片,欣赏中国的陶瓷、青铜、雕塑和建筑等精品。       以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中外重要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通过了解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感受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