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两基”攻坚办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第1期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8:45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2006年是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国家“两基”攻坚办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协调中央有关部门,会同各地“两基”攻坚办,狠抓落实,狠抓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200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协助召开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11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在广西召开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会议总结交流了两年多来西部各省“两基”攻坚和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和经验,研究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国务委员、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两基”攻坚办及时完成了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及早下达2006年度中央资金。为加快“寄宿制工程”进度,协助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早审核、批复各地上报的项目建议方案。2006年“寄宿制工程”中央专项资金(财政)项目预算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分别于5月中旬和6月初下达各省,比上年又有所加快。  (三)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寄宿制工程”的顺利实施。  1、实施倒排工期制度。要求各省对所有未完工“寄宿制工程”项目逐一倒排工期,明确每一个工程的开工、主体建设、竣工时间。同时,强化责任制,实行项目县党政负责人分片包干,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各地要将工程进度计划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挂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对“寄宿制工程”进度慢的省份进行问责。  3、加强竣工报告制度。要求各地统一填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土建项目学校竣工情况统计表》,并将竣工报表与批复规划、年度计划(预算)和双月报表进行核对、比较、分析,发现异动,掌握真实竣工情况。  4、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两基”攻坚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针对一些地区存在举债建设现象,个别学校在校舍建设上盲目追求高标准,部分地区和学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等问题,提出了严禁举债,厉行节约,及时审计,确保质量、强化管理和监督等四方面工作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管理的通知》,再次明确各地不得擅自调整批复计划(预算),要切实落实各项建设制度,狠抓工程质量,及时组织专项审计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及时交付使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寄宿制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重申各地要严格管理与使用工程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并特别强调,“寄宿制工程”实施接近尾声,各地要严守“关口”,坚决禁止挤占、挪用工程资金公款旅游或出国,坚决杜绝贪污腐败及浪费专项资金的行为。  (四)加强监督检查。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 5月29日至7月2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和国家“两基”攻坚办联合组织6个检查组,分赴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贵州、云南、陕西、西藏8省(区),对31个县75所学校的“寄宿制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县和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学校。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检查组与当地“两基”攻坚办及相关部门及时交换了意见。检查结束后,国家“两基”攻坚办正式致函各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地继续深入贯彻国办发[2005]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五)指导各地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印发《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就管理职责,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效益。  (六)配合相关媒体对“两基”攻坚进行宣传报道。与中国教育报社联合主办“感受西部教育的春天——走近‘两基’攻坚前沿”专题报道。从5月开始报道组兵分13路深入西部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基”攻坚前沿进行采访和报道,集中反映西部地区在“两基”攻坚中的突出成就、主要经验、先进事迹与典型人物。  此外,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和教育部网站上公布了各省2006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概况信息,并要求各地也及时在当地主要媒体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公示。  二、“两基”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西部“两基”攻坚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两基”目标的省级单位。西部地区410个“两基”攻坚县中,已经有247个实现“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1.5%,比2003年的77%提高了14.5个百分点。  (二)“寄宿制工程”取得明显进展。2004、2005、2006年三年“寄宿制工程”共批复中央资金90亿元,已全部下达到省。三年共批复项目学校7651所,批复建设面积1381.1万平方米。“寄宿制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制约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进得来”的瓶颈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为这些地区实现“两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缩小了义务教育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广泛落实。2006年春季,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共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4亿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15.5亿元,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3533万人,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3%;免杂费资金50亿元,享受免杂费学生6691万人,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63%;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8.7亿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679万人,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总数的25%。“两免一补”政策的广泛落实,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留得住”的问题,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也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0亿元、地方投入40亿元;共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已覆盖农村小学教学点9万个、农村小学近18万所、农村初中3.4万所,基本覆盖了中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90%以上已建成的项目学校能接收到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1亿多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加大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创新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中央下拨专项资金2.45亿元,1.6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西部地区260多个县2850所农村中小学。  三、2007年工作要点  (一)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广西现场汇报会精神。要求各省对照责任书,查漏补缺,集中力量,狠抓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实行倒计时,一级抓一级,逐层、逐一落实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责任书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将“两基”攻坚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二)全面完成“寄宿制工程”建设任务。  1、督促各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寄宿制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坚持一手抓工程质量,一手抓工程进度,严格按已确定的目标完成建设任务。  2、继续加大督查力度,建设“阳光工程”。对各地“两基”攻坚暨“寄宿制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工程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地加强专项资金审计。  3、研究制定“寄宿制工程”10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的分配使用方案。在全面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以奖代补”资金,促进工程实施。  (三)继续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把应用效益作为衡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确实把优质教育资源送下去,利用教学光盘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远程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督促、指导各地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指导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五)着力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督促各地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将教师工资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津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教师的合理收入。继续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六)协助做好“两基”攻坚总结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总结“两基”攻坚计划执行情况,表彰先进,推动今后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