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保障办举办中东部地区新机制培训班,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改革工作全面顺利推开 2007年第1期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0:00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2006年12月27-28日,全国保障办在北京举办了中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班,对中东部地区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进行政策培训。同时,督促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做好2007年全面实施新机制的各项准备工作。中东部地区省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负责此项工作的近80名同志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解读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针对新机制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答,进一步沟通了情况,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中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学生规模大,学校运转水平高,所需资金量更大,推行新机制任务更艰巨,地方的责任更大;教师津补贴、教育负债等问题,也更为复杂。为此,培训班上对中东部地区的改革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积极行动,为改革的全面实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机制的政策内涵和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时间表,倒计时安排工作,在春季开学前,切实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尽快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省级政府要统筹落实责任,统筹落实中央安排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统筹落实辖区内各项政策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市县的工作指导力度,指导市县一级做好方案,并审定其改革方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从省到县均要成立教育、财政、监察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实施工作。要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要建立工作简报制度,全面反映新机制的实施情况、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规范管理,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四是尽快开展全面培训工作,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预算编制培训。五是对新机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学生回流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制订预案,积极挖潜,妥善安置。 第二,确保落实各项改革资金。各地要尽快落实省以下各级的经费责任,省级要做好统筹,准确测算省、市、县所需改革资金,确保各级经费落实到位,足额安排预算并预拨经费。要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严防发生新的“挤出效应”。在预算未正式下达前,各级财政要在开学前落实一定的预拨资金到每所学校,确保学校正常开学和运转。决不能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学校运转,影响改革的实施。 第三,强化资金管理。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要抓紧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由县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开支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开支等用途,不得出现截留、平调、挪用等现象。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要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同步推进,从2008年开始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各地要抓紧、抓好预算编制培训工作。 第四,坚决制止乱收费。实施新机制后,学校只能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包括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防疫费、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也不收。自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寄宿生住宿费。各地要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合理需求都要纳入财政预算,严禁再向老百姓伸手。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抓住开学前、“两会”前和全年工作部署前的有利时机,利用各种媒介,把新机制的重大意义、政策内涵、主要措施等宣传到每所农村学校、每个农村家庭,使党和政府“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要以省或县为单位统一设计、印制“明白卡”,把国家免补的项目简单、清晰地写在卡上,在春季开学前发到每一个农村学生手中。二是要指导县、乡给每位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介绍新机制的具体内容,公布2007年春季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要明确要求所有的农村学校,在放寒假前把新机制的主要政策告知学生,并通过学生告知家长。三是要求学校利用新学期开学后第一次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家长会、黑板报或在学校设立政策咨询站等形式,对新机制政策进行宣传。每所学校要将新机制基本内容、按规定仍可收费的项目和经费使用情况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地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力量,监督好改革的各个环节,既要督促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又要监督资金科学、规范、安全地使用,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新学期开学后,各地要迅速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省内不同的县、不同规模的学校都要检查到。重点检查资金落实情况、收费规范情况、学校运转情况、存在主要问题等。检查结束后,向全国保障办报送情况。 第七,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保障机制改革不是单纯的财政问题,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充分利用好公用经费5%的师资培训经费,组织好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二是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通过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等手段,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省教育、财政部门的领导均要分片联系一些县,经常深入县、乡、学校了解第一线情况;各省保障办要选择一些问题比较集中、有代表性的县进行蹲点调研,全程跟踪新机制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关注教师津补贴问题。要抓住中小学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把当地出台的、教职工应享受的津补贴项目纳入绩效工资核定范围,纳入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保证教师合理收入;坚决禁止向学生收费、举债和挪用专项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的现象发生。 各地要按照陈至立国务委员的指示精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让国务院放心,让群众满意,不能让“亮点”变成“骂点”。 培训会后,各省、直辖市与会人员都迅速向所在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领导进行了汇报,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等地还书面向分管省(市)长作了汇报;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迅速做出部署,计划于2007年1月份召开保障机制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改革工作;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已召开了工作部署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