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省长在陕西省“两基”攻坚工作现场汇报会上的讲话 2005年第11期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0:55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的孩子们没有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思想应该是使出自己浑身的力量,拿出自己的、吸纳社会的,还有困难再向省里、中央要。我也要求教育厅和财政厅,特别是财政厅,在安排明年预算时,对这些问题给予考虑,要增加经费投入。  第三个环节提高师资。我们决不能以为该上学的孩子上学了,硬件设施达到了我们就做好了。我们更长远的问题,就是好几个同志发言都提到的提高师资的问题。静芝同志的讲话也都讲到了,这里,我提出些思路。当然,程序上要经过政府讨论,常委们集体决策。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光说,要做。一方面,我们的高等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培养了很多大学生,在校生九十几万,每年毕业要十几到二十万。另一方面,从人事厅提供给我的资料看,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基本没有到乡以下的,陕南很多县(市)里边都没有。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反思反思了。同样,我们的医学院、还有其他专业,政府出了那么的钱,省财政预算解决了大学的基本人员经费。尽管我们生均经费比较低,但毕竟这么大的高等教育我们扛着,大量的毕业生不回到基层去,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呢?我想这个问题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让现有的受过比较好的高等教育的学生到基层去。国际上有些好的经验我们可以研究。据人事厅讲,国务院今年专门研究,就师范、医学专业人才到农村、到基层提了一个意见。我们大概有几方面的考虑,也建议市县的同志们试试看。每年总有很多贫困生考分还可以,但没有钱读大学,这些人光社会捐助和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这个问题,我在沿海工作时同新加坡的李光耀资政讨论过,新加坡每年在政府预算里安排一部分资金对家庭贫寒的优秀学生给予资助。愿意接受政府资助的,政府就包你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必须同政府签约,为政府工作,本科是6年,硕士研究生8年,这个方法很管用。现在新加坡的议员主要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一批人,这些人对政府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把用人和资助两条道完全分开非常可惜。我们想,明年省政府、也建议市县政府,特别是大学生不容易回去的陕南陕北的县,政府拿一点资助。不光是师范、医学的学生,也包括政府公务员。现在陕南、陕北县级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本科生更少,重点大学的几乎没有,这是不行的。那么,领导人的人如果资历、成绩、经历都比较差的话,我们这个国家怎么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拿钱资助,通过签约的方式要让他们回来为基层服务。我也赞成朱省长讲的,无论是在省里、市里、县里工作的同志,都要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这样不仅是培养能力的问题,也有一个培养对基层感情的问题。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对付困难的态度,甚至最脆弱的神经通过这种锻炼都可以坚强起来。我想大家考虑一下能不能把这两点定下来,这完全要省里来定不妥。因为从权限来讲我们不能跨越了市县,哪一级用人哪一级定。我们如果有方案,市县可以参照,但在市县人权范围的最终还得你们定。另外就是对现有师资的再教育。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要不断地把现在的师资培养提高,也请教育厅有一个严密的计划。  这三件事要同时来做。当务之急,是保证入学,最紧要的事情是不落下一个孩子。从全省大的方面来讲,明年要全部完成“两基”目标,包括陕南的4个县和榆林的5个县。省上验收完成之后,后年全省教育战线要有一个回头看的巩固提高,我们三级继续要花钱,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今天看两个寄宿制学校时就提出来,寄宿制的学校宿舍里能不能有一个厕所的问题。第一,寒冷的冬天,孩子门从被窝里钻出来,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厕所不安全,尤其是女孩子。第二,要培养孩子们的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这要不了多少钱。我想,厕所是要补上的,还应有盥洗间。到2006年全省教育战线要完成验收,2007年要回头看、巩固提高。到了2008年的时候,陕西的教育应该在一个非常巩固的基础上,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在继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尤其是完善设施和提高师资的基础上,要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还要加强高校,特别是旗舰型的高校的研究投入。我今天问了一个班的孩子,有多少想读高中或职业学校,有一大半孩子举手,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是从一个早就完全普及了高中教育的地方到陕西来工作的,那个地方就是因为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吸引了不少投资。新加坡选择苏州投资,当年李光耀先生说,他重点是看那里的教育发展水平。今后全球化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较量。我过去工作的苏州,明清以来的状元、探花、榜眼占了全国的46%。新加坡国会认为这个地方教育的积累非常好,决定到这里来投资。当年苏州那个工业园区只有3000万的财政收入,今年将突破100个亿。可见,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地区长远的发展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另一个问题是教育的双轨制。在普通教育搞好的同时,一定要把职业教育搞上去。我们陕西现在最缺的人才,就是在我们工业化的进程中,制造业的人才、会开数控机床的人才、电子信息方面会做软件测试的人才。我们要实现全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就要有大量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包括城市规划的人才,建筑设计的人才,金融投资的人才。我们现在要搞风险投资,还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才。我们现在高等教育在全国综合实力处于前四位,但是我们的重点大学排名在后退,我们要保住这个位置。最近我和致本同志找了几个重点大学校长谈,希望位次要往前进。  去年,我们全省完成了415亿的财政收入,214亿自己留了,201亿交给中央,中央返还给我们260亿。今年80%的新增财力用于了农村税费改革,用于了“两免一补”,用于了计划生育,用于了合作医疗的扩大,我们想明后两年全省所有的农民都可以享受合作医疗。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用掉了省里财力的八成以上,所以今年是比较艰苦的。但这么做,明年、后年会好一点。  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讲,2006年完不成“两基”任务怎么办?那就不是开玩笑。我想,2006年如果那个县完不成,我就停止这个县的出国、购车和行政性项目支出的审批。我就派审计厅进驻这个县,查你的账。因为一个县完不成就要拖全省、全省要拖全国,我们就愧对中央、愧对三秦父老。所以,如果谁做不到,我就这样做了。我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县,到时候莫怪我言之不虞!  知识经济时代,陕西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省上正在规划“十一·五”,而“十一·五”的核心问题就是陕西的经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策略、措施,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运作,还要注意节约型社会建设。这里边我们有两个问题要和大家讲,一个是,我们要利用我们的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这个资源不仅是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还包括人力资源。另一个是,要以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为什么要说这件事,这跟教育有何干呢?中央已经明确,未来五年的国内经济是要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因为全国2003年人均GDP过了1000美金。今年陕西也要过1000美金。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大量靠简单的劳动消耗和资源消耗,以低价格和低价值的东西搞国际竞争已经不行了。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靠提高人的素质,依托技术创新来加快陕西发展。人的素质怎么提高,又回到教育上。人的培养,人的素质怎么提高?车间的每个工人要会技术创新,农民每个人要懂得结构调整,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创新更是人的创造性劳动,它的根基就在于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安危系于教育、根本希望在教育,陕西省今后若干年的发展、经济强省的建立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都系在教育身上。  拜托同志们,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