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0:10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sp;  5.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特性,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1)在日常教学中有哪些收集资源的方法?    (2)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资源类型有哪些,各类资源的教学运用效果如何?    2.师生互动2(思考+讨论+阅读+操作)    (1)观摩收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类型。    (2)收集资源的方法。    (3)介绍资源收集的常用软件。    (4)运用各类简单的多媒体加工与处理软件,对收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3.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的学习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类型,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基于自己的选题,参考教材附录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资源站点、学科网站,收集教学设计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素材。    (3)记下本学科比较好的资源网站地址,并添加到收藏夹中。   (4)利用相关的资源加工与处理工具,对收集到的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    4.小组活动    (1)利用本模块中提供的资源站点评价量表,完成对某一学科站点或资源站点的评价。    (2)在小组内、全班内共享好的学科教学站点、优秀资源站点。    (3)在小组内展示处理过的各类资源,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素材。    (2)将修改后的资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6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三)——信息技术技能(10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教学资源的呈现类型,了解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掌握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3.了解运用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二)任务    1.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3.观摩并分析如何利用网页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理解不同呈现方式的资源对教学的支持方式的不同,并能够分析自己的教学需求以及教学资源对具体教学环节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学员树立合理运用资源的意识,力求能以简单的技术实现必需的教学功能。    3.开发工具的教学中,要尊重学员的意愿和已有基础,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不严格规定使用哪一种软件,但可以建议学员使用通用性的软件,以便共享资源。    4.促使学员形成记录学习过程的意识,建议他们把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心得随时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关注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和自我指导。    5.学员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员的个别化指导,更要强调学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帮互助意识的培养,重视应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对小组团队集体评价。    6.在强调学员自主探究、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必需的自主学习资源,同时要重视对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教学上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视变式练习的应用。    7.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讨论、制订的教学资源评价标准,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课件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阅读+讲解+操作)    (1)观摩各种呈现类型的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观摩并分析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动1    (1)基于学员的教学设计选题,完成对教学资源结构的设计,记录在文档中。    (2)利用相关资源开发与整合技术(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完成教学资源。    3.小组活动    (1)参考资源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资源收集与开发的注意事项,讨论确定资源评价的量规。    (2)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资源,并征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    (3)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    (2)将修改后的教学资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2学时)    (一)目标    1.了解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初步掌握设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任务    1.设计选题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训过程积累的学习结果。    3.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学员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应用评价理念和方法的经验,强调通过分享理解各类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视评价案例的资源建设。通过案例的研讨、分析,使学员正确认识形成性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积累本学科在形成性评价实施方面的优秀经验。    3.鼓励学员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启发,掌握将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4.通过分享和反思,促使学员明确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正确的资源观。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观摩教学设计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3)了解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4)介绍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式与方法。    2.自主活动1    (1)参考案例中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2)参考案例中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个培训模块中积累的个人学习成果材料。    (4)优化教学资源、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5)将完成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    3.小组活动    (1)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成果(重点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2)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并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模块8  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7学时)    (一)目标    1.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具体的媒体环境,掌握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    2.掌握单元/主题教学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的方法。    3.能够对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修改。    (二)任务    1.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案。    2.初步完成单元/主题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如果课时不够,完成资源框架即可)。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案例资源的建设,强调通过案例观摩与研讨,使学员理解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概念、作用以及与一节课设计的不同之处。    2.关注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增强学员积极应用的意识,既要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现有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困难中的有利因素,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的能力。    3.为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包括主题/单元设计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等,同时也要引导学员突破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    4.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要注重学员对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和体验,强调对方法的指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但不对成果做过高的要求。    5.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要求,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完成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