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在200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的讲话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9:47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各位馆长,同志们:  新年好!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召开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研究部署2005年的工作。这充分显示了全国电教战线的同志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电教馆系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电教馆系统的同志们,积极参与了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工作,在征集、整合和推广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开展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工作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一线的全国电教馆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5年是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育事业成果、保持基础教育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2005年的工作,对于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奠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坚实基础,促进《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教育信息化的形势与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实效谈几点意见,并对电教馆系统的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形势与任务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贯彻落实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提出重点要实施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落实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正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电子政务等领域,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中国网上教育平台试点工程”收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等一批重大应用与示范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升级扩容工程继续推进。2004年12月25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CERNET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座城市,联网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超过1300个,覆盖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和部分中小学,用户超过180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70%的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天罗地网”的教育网络,初步满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软件资源建设非常重要,但从全国来看,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地方连“路”都没有,要先把“路”修通,把平台搭建起来,这样才能走“车”,才能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目前,政府正在通过工程项目的形式,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过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有路无车”、“有车无货”、“各自为政”等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初步解决。随着一系列适应国内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应用平台、软件、网络课程和资源的逐步推广应用,“信息孤岛”正在慢慢地缩小,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需求。现在,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支持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系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配合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到2004年9月,面向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已经顺利完成验收。国家投入3.64亿,为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建教学光盘播放点3万多个,卫星教学收视点5000多个,计算机教室410间。  到2004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国家共投入10亿元,地方配套9.1亿元,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6个省以及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集中连片试点,同时覆盖了中央确定的9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市、州)、县。20个省级试点单位已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2097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48605个,计算机教室7094间。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已正式批复了三部委共同制定的总体实施方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  配合相关工程项目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部面向社会征集、遴选、审核了34家出版单位选送的1116个条目、5272盘片的教学光盘;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与试点工作所征集的资源整合后,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免费向全国农村中小学开放,很受欢迎;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制作完成了与教材配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小班教学光盘;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所有建卫星教学收视点的中小学都可以收看。另外,教育部与文化部已经商定共同推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进校园。  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资源建设,支持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育资源建设的渠道,扩大资源建设规模,满足全国农村中小学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资源自愿捐助活动,并把教育资源的捐赠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项长期和经常性的工作。所有捐助的资源经过评审、整合后,通过卫星数据广播传送到农村学校,同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站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发布,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本届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有效地保证了试点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教馆系统在资源建设、人员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实效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形势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只有进入到课程改革层面,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我们在抓西部“两基”攻坚,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加速推进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目前,课程改革的进展比较顺利。  到2004年秋季,全国有2500多个县实施了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我们还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展了高中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为2007年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的课程体系做准备。  2005年,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年,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到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年级将基本进入新课程。  2004下半年,教育部对重庆、辽宁、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7省市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估。从调研结果来看,多年来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正在课程改革实验区逐步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日趋平等和谐,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形成;许多学校呈现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验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新课程的推进和各地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逐步建立,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4年,全国17个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的中考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完善的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课程改革,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促进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持久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现在,新课程已进入由点上实验到面上推广的关键阶段,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凸显出来。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并指导好这项工作,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课程教材改革的步伐,为全国范围内深化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项工作中,电教馆系统要认真思考并在资源建设和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实施课程改革并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做支撑。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家要把基础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电教馆工作的几点希望和要求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一是加强农村教育,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让农村孩子接触到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基本环境,共享现代教育成果;五是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从事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尤其是电教馆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把自己的视野放开阔些,要从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入学习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