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唯一获奖小学生是咱成都“科技小怪才”
来源:优易学  2010-1-28 10:42:1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西部唯一获奖小学生是咱成都“科技小怪才”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日前揭晓
  西部唯一获奖小学生是咱成都“科技小怪才”

  略显清瘦的个子,架一副黑框眼镜,高新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博说话腼腼腆腆,但只要话题一和机器人扯上关系,这个被称为“科技小怪才”的成都少年便口若悬河。在王博背后的一串荣誉里面,“科技含量”的确非同一般:“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西部唯一获奖小学生,“第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一等奖,“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昨日,记者采访了王博和他的妈妈,在解剖这个“科技小怪才”成长之路的同时,一些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也浮出水面。

  在宽松环境里“不务正业”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王博在幼儿时期也被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家里的电器,在那时王博的眼里更是显得奇妙无比。遥控器、电风扇、电视机……只要是能拆开的机器无一例外地都被他“开膛破肚”。王博的这一“偏好”被他的父母敏锐地捕捉到,他们没有严厉斥责,而是积极引导这种出色的动手能力。在宽松的家庭氛围中,王博可以毫无顾忌地搞一些天马行空、“不务正业”的科技小发明。

  真正让王博兴趣盎然的是机器人。“我一触摸机器人,就有一种电击般的震撼感,会进入很忘我的状态。”这番对机器人的狂热造就了王博的“赫赫声名”,在“第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他操控着自己组装的机器人,和队友一起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第一。

  家长感言:王博从小就是个“破坏者”,管不住自己的手脚。但我们没有斥责他,而是呵护这难得的好奇心,积极鼓励他动手动脑,引导这种朦胧的意识向自觉地学习转变。

  “科技小怪才”不是“偏才”

  王博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小怪才”,但绝不是一个“偏才”。他上课吸收快,课后作业通常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完成。他从没上过奥数培训班,但在学校的奥数比赛中常常名列前茅。他喜欢把下棋作为训练思维的方式,围棋获业余初段称号。他热爱运动,是班上篮球队的绝对主力。作为学校少先队科技部长,他更是公认的社团活跃分子,航模、船模、车模一个都没落下。

  这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一个小学生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地安排应对的?在父母的针对性培养下,王博逐渐养成了独立性强、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高、自控能力好的习惯。正是这些良好习惯成为他处理纷繁事务的锐利武器。“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父母从不逼迫我上各种培训班,也不会强制规定学习时间,给予我充分的自由。”王博扶了扶眼镜。

  家长感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激发小孩最大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融洽他们和家长的关系。但有一点要注意,一旦某件事是孩子主动提出做的,就一定要督促他把这件事认真做好。

  重实践假期搞起社会调查

  除了痴迷机器人,王博还热衷进行社会调查。每年暑假,当同龄人抓紧时间奔波于各大补习班时,他却不声不响地搞起了社会调查。主题从屋顶绿化到禁塑,再到高新区十年建筑的变化,一个小学生用他的独特视角透视出对社会热点的细微关注。这些社会调查最终形成论文,多次在“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西部唯一获奖小学生的光环并没有改变王博正常的生活轨道,他把5000元奖金捐给希望工程后又投入科技的“怀抱”。

  家长感言: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就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营养,没人能知道潜力有多大,太早太细的规划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道路。我们对王博的唯一要求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至于未来的道路由他自己选择。

  记者 李晓帆 缪琴

责任编辑:喜羊羊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