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吹响进军号:今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来源:优易学  2010-1-28 10:31:31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青羊吹响进军号:今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城乡统筹 质量领先 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青羊吹响进军号:今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去年,青羊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手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制订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纲要和实施方案,决定以“四大战略”和“九大工程”为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培养和储备更好更多的后备人才。

  如今,青羊已经吹响进军号:今年将全力做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紧紧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率先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青羊区教育局局长李泽亚认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与城市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举措。

  一年多来,青羊区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路上走得如何?我们近日走进该区,不仅看到一批经过认真评估的“现代化学校”已经产生,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影响着该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多的师生正享受着教育现代化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如今,青羊区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正逐渐趋于成熟。一是评价体系较为完善,青羊实验区从当前教育发展整体情况出发,初步确立了学生学业质量、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增值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实践研究。二是评价手段更为丰富,依托初步建立的网上“学校绩效评估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对学校发展性评价力度。三是评价作用更为全面,逐步改善单纯的结果认定,而将学校评估结果更多的指向学校发展的改进。

  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去年6月,中央教科所与青羊区共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双方深度合作,大胆改革,努力推动教育现代化。他们按照《青羊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计划,首先抓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到去年11月,通过近半年的建设,高带宽的区域城域网已接入到青羊区所有学校、单位;学校校园网建设比例达到了1∶1,网络覆盖了全区所有学校、班级、办公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班级覆盖率达到1.8∶1;师机比达到1.5∶1;生机比实现了12∶1的突破。青羊学校还有效地利用了城域网通信优势,通过远程会议系统、网络课堂、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等,实现了“看、动、评、享”四大功能:即远程观摩/观看;在线视频互动;网上评价/评估;优质资源共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趋于成熟。青羊实验区从当前教育发展整体情况出发,初步确立了从学生学业质量、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增值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开展实践研究的工作思路,评价体系较为完善。他们还依托初步建立的网上“学校绩效评估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对学校发展性评价力度,使评价手段更为丰富。青羊区还逐步改善单纯的结果认定,而将学校评估结果更多地指向学校发展的改进,评价作用更为全面。

  网络视频阅尽青羊学校

  去年12月, 青羊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网络视频信息中心”正式亮相,在全省首创建成了网络视频信息中心,不仅教师、校长们可以实时通过网络视频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状况,甚至家长也有机会通过互联网即时观看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上课情况。

  我们曾到青羊区教育局大会议室观看了青羊区教育局域网视频系统的使用情况:通过电脑控制,20个大幅画面同时显示着该区部分学校的情况:树德协进中学的老师正在上课,泡小北区的孩子在操场上做广播操,六幼的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地做游戏……青羊区51所学校共设有118个视频采集点,每个学校的电教室和操场上都安有摄像头。据了解,具有管理权限的教研员等,还可通过电脑控制,调整摄像头的拍摄方位。

  据了解,通过网络视频信息中心,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完成对学校(课堂)校园秩序的远程巡查,对晨检、体育锻炼的落实情况,学生行为规范情况等都可以及时掌握信息,进行督导评估等。

  青羊区教育局局长李泽亚介绍,自去年6月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后,青羊区确立起以“四大战略、九大工程”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依托高带宽的教育专网,部署在学校单位的118个视频信息采集点,将来自全区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源源不断传输至此进行汇聚处理,实现“教学观摩、远程互动、数字课堂、在线评估、资源共享 ”五大应用功能。李泽亚强调,教育局域网视频系统启用后,远程教研、名师课堂同步放送、学校情况对家长随时开放等都将实现。

  数字课堂共享优质师资

  青羊区建成“网络视频信息中心”后,教师们现在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局域网视频系统给不同学校的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并且实现回答问题、检查作业等全方位的实时互动。

  据悉,青羊区还在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树德实验中学、青羊实验中学建设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可以对主要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常态化、标准化录制”。据了解,青羊区教育局计划通过两三年的积累,建设形成覆盖主要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源库,实现对师生开放。

  2009年11月24日,我市在青羊实验中学召开初中“以学促教,高效课堂”研讨会,启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并希望能逐步探索出“好课”的基本标准,进而促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以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那天,来自全市各区(市)县的初中校长、教师代表围绕青羊实验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导学讲义》和自创的“2+2”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讨,分别听了8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后,他们发现在青羊实验中学的“样板课堂”上,学生完全占据了主角地位,而作业也仅需半小时就可完成,且教学效果良好。

  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介绍,尽管该校才设立5年,但在“高信息的备课,高密度的教学,高强度的思维训练”的“三高理论”指导下,大胆改革,形成了“以学促教 高效课堂”的特色。据了解,青羊实验中学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40分钟一节课实行“2+2”模式,即老师上课控制在20分钟以内,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余下的20分钟由学生当堂“过手”,进行思考、消化和练习。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说,新的课堂组合追求的目标是“优秀学生的卓越发展,中等学生的超常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发展”。

  在青羊实验中学的课堂上,由于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者。季应朗说,青羊实验中学要求课堂作业全部在一节课的后20分钟里解决,初中一到三年级,都不允许将课堂作业推迟到课后完成,从而减轻学生相当大一部分作业量。该校对家庭作业的布置是按照学生情况分层进行的,每个学生每天都有四大题的家庭作业,一、二大题为学生必做题,三、四大题是选做题,三大题是提高题,针对中等学生,四大题是拓展题,针对优等学生。季应朗说:“从我们试行的情况来看,必做题快的学生10分钟,慢的学生20分钟就可以完成。”

  李泽亚认为,“数字课堂”的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调用,“共上一堂课”的功能也形成了一个“教育共享”的平台。他说,城乡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进一步促进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课堂也能够促进教师跨校兼课的推广,使师资得到合理配置。

  学校现代化数据来说话

  今年1月9日下午,青羊区20所学校挂牌被认定为“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成为我市第一批通过认证的“现代化学校”。

  青羊区去年开始对占全区中小学54%的26所学校进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据介绍,此次评估未达标的6所学校大多因刚性指标尚存在差距,如:生均用地、生均建面、绿化率等不达标,也有个别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需进一步明确和提炼、深化,班额超标现象仍然存在。

  去年4月,青羊区教育局开始展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并制订了《青羊区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意见》。据介绍,该区实施的评估标准包括学校资源配置、现代学校管理、学校可持续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学生综合素质五大板块共49个项目。为此,青羊区邀请了37名专家深入各学校展开评估工作。他们以听、阅、观、查、问、谈、议等形式收集信息,对照评估细则打出评估分,并作出本板块评估意见,并分别对各校展开100名学生问卷调查、100位家长问卷调查、100%教师问卷调查、学校服务半径200米内社区问卷调查,通过尽可能多样的手段,尽可能客观的事实,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尽可能量化的数据,有理有据,可圈可点地评估一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准确定位其发展态势,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周波 刘定姝 文/图


  采访手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加快,青羊区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公共服务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在教育事业方面,青羊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实验区、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区、四川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发展基础,使青羊区具备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条件。

  同时,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青羊区提出了尽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将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青羊教育以“均衡、现代、为民”为核心理念,以“城乡统筹,质量领先,率先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主题,踏上了新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喜羊羊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