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以高品质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
凸显特色资源 构筑持续优势 今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访锦江区教育局局长钟为春 “教育国际化并非建立校际合作,双方相互走访那么简单!”在锦江区教育局局长钟为春的眼中,锦江教育国际化的重点和目的,是要着力于培养一批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丰满人格的现代人。钟为春说,锦江教育的国际化之路,将采取“内外相融、整体推进”的策略,除了要思考我们可以从先进国家学到哪些教育经验外,还要着手从自身做起,强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双赢的格局才可能持久,我们还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职责!” 锦江区强调,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将做到三个“主动服务”:主动服务于学生发展——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国际人”;主动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助推锦江区构建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主动服务于城市发展——为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锦江区今年将与美国教育联盟启动合作机制,除了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外,还将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半数以上中小学与国外学校达成友好学校的目标。按计划,2012年该区70%学校将与国外友好学校建立常态交流关系,到2015年85%的锦江学校将基本实现“国际化”。据悉,锦江区还将与法、韩等多国的学校开展合作与交流。 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起交流机制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钟为春希望锦江学校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起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培养一批“走向世界的学生”,同时也锻造出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按照计划,锦江区将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业测评制度的改革,并拟在国外开办“孔子学堂”,将中华经典等介绍给国外学生。据介绍,锦江区还将选择部分高中试点与国外高校对接,构建直接赴国外高校升学的直通车。 采访手记 近年来,锦江区在“全域成都”视野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及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践,深度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特色化、现代化,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初步树立起“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的锦江教育品牌。 几年来,锦江区学校通过科学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锦江区还通过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提升了全区学校办学水平:以政府为主导推进“教育链”建设,创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用名校链接新建校和薄弱校,使更多锦江学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以校长自主研修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促进办学队伍的有效成长;以课题为导向,组建学校研究共同体,对办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扩大锦江教育的学术影响力。据了解,锦江区优质教育链建设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被认为是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今,锦江区通过“优质教育链”集合了29所中小学校,构建起遍布全区域的名校集群。 目前,锦江区已响亮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机制高效能、队伍高素质、环境高品位、质量高标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锦江区提出今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着力为城市发展培育具有国际化、现代化视野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有哪些措施和手段?我们今日深入该区学校采访发现,这里的学校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信息化水准,他们把信息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教育资源应用为核心,以教学信息化为基础,紧扣教育高位均衡的主题,以教育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据了解,锦江区目前已初步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并力争在年底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推动其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据了解,锦江区是我市城区唯一参与美国思科公司的“思蜀援建”计划的城区。他们在区内优质名校的特级教师或市教育专家的执教课堂中,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演播系统,并在教室安装自动跟拍摄像机,高清晰拍摄上课老师视频和板书。并通过锦江教育城域网先进的课堂教学直播系统,将名校名师的课堂实录传至区域内各学校,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观摩、学习、研讨的机会。 打造高水准区域信息化教育应用硬件平台 数字化校园样板 锦江区结合名校优势,近年重点打造了一批数字化校园样板,使其成为该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领头羊、示范者。 盐道街小学 盐道街小学校园信息化发展水平全省领先,该校通过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将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发展。在锦江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该校用全市最新、最好的思科网络设备对校园网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升级,打造成了全省一流的校园网。该校每个教学班都装备了目前最先进的交互式触摸式液晶屏课堂演播系统,使该校“上课终端”硬件水平领先全市,有力支撑着“学校教育e空间,教学e课堂”的特色发展方向。 盐道街小学网站是全国知名的小学教育门户网站之一。其中“科研频道”是跨校区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家长频道”是家校互动的新途径,让家长及时掌握学校动态。“学生频道”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热爱的绿色网络空间。盐小博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面面,包括班级博客、教师个人博客和学生个人博客、研修博客、专题博客及博客群组等等。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互动形式 成都三幼 三幼是锦江区在幼儿教育的龙头品牌。该区结合幼教特色全方位打造三幼:面积达10平方米的户外LED屏幕可向社会全面生动地展示三幼的办学成绩,班班装备的液晶课堂演播系统使三幼率先在全市探索信息化装备在幼儿园的应用,户外监控系统为孩子们的活动多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通过重金打造,三幼已经成为了全市幼儿园信息化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的领头羊。 生动实践助推教育现代化 近几年来,锦江区购置了711套多媒体课堂演播系统,1600余台教师教学用计算机,新建6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使全区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到1.2∶1、班级多媒体比达到1.2∶1,全区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实现了 “上课终端到教室,备课终端到教师”的信息化应用双终端的高标准普及。 多媒体课堂演播系统的配置到位,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正逐步转变着锦江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锦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锦江教育人眼中,多媒体课堂演播系统和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使用,最能使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锦江区以成都教育城域网建设为契机,不仅完成了锦江区干线网络建设和区内中小学和教育单位接入,还建成机房环境和硬件设备全市一流的锦江教育网中心机房,并通过双链路连接至市中心机房,通过百兆的光纤连接区属各学校,实现“市—区—校”三级全光纤网络互连,并覆盖金堂、青白江充分锦江区作为中心城区在教育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全域成都”视野下的“城乡结盟”落到实处,发挥锦江区作为。如今,他们已高标准满覆盖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成了契合本地教师需求的锦江教育资源中心,还重点凸显了优质特色资源。 在建设城域网中心机房的同时,锦江区还新建或更新了全区所有学校的校园网络,以百兆到桌面乃至千兆到桌面的标准,实现了区内标准校园网100%满覆盖。在校园网建设中,部分学校高标准打造信息化网络神经系统,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设计构建校园网络,让信息点覆盖学校的各个角落。 建教育资源中心促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数字化应用样板 成师附小万科分校 成师附小万科分校利用光盘服务器,分学科将教师在公开课和平常教学过程中收集和自制的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存放。目前,该校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校级教育教学资源库”。该校每个教师都分配到免费的账户,获取到海量的成品教学资源库资源及素材,还有视频点播、备课系统、智能题库、在线答疑、电子期刊图书等大量资源,构成了教学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登录锦江教育专网,方便快捷地下载这些资源,进行适当补充和修改,即可投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 成师附小万科分校与菱窠路小学经常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展开教学交流,还曾向金堂县清江镇可口可乐希望学校全程直播他们的教研活动,推动城乡学校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七中育才学校 七中育才学校是我市知名优质初中学校之一。锦江区利用该校改扩建机会,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化实验室”。该实验室运用电脑、感应器等设备模拟理、化、生物实验,学生通过实验、通过演示、通过虚拟的实验环境,把不可见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可想象的东西,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还可接触最新的前沿科学,可打开宽广的视野,展开丰富想象的翅膀,在中学时代就走近了科学、走近了未来,去创新、开拓,去研究、探索。 “数字化实验室”的建成也为锦江区开展开放型、探究性、创新性的学生实验、培训、竞赛活动场所提供了可能。该区老师可利用此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现象、实验进行改良的教学研究;对各级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的培训等。区内学生可利用此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操作模拟训练,为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七中育才学校与其三圣分校、学道分校、金堂清泉学校间常态化的网上视频教研,形成了有效助推,视频会议,在线同步集体备课和异地网络研修等一系列应用,发挥七中育才名校名师优势,调动和发挥了教育链中各学校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间的互动研修和专家引领,有效促进了教育链教师团队的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生动实践助推教育现代化 去年年底,锦江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库完成了包括应用培训和应用管理培训在内的试运行,如今,锦江教育资源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率先在全市开展基于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应用工作,发挥城域网优势和效益,以教育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 据悉,锦江区还在“资源中心”打造了“锦江教育远程视频应用中心”,开展视频直播、点播、网络集体教研活动,创新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2008年,锦江区已拥有以“锦江教育网”、“锦江教育网资源中心”、“锦江教育视频应用中心”为主体的电子政务、教育信息管理和教育资源平台。2009年,锦江区对“锦江教育网资源中心”进行全面升级,建成了目前四川省内规模最大,资源品种最多,功能最全面的区县级教育资源库,为区域内学校信息化资源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据了解,该资源库基于前期深入细致的应用调研,为区域内学校和职能部门量身定做,具有容量大、种类齐、结构功能实用的特点,其总容量达6000GB。 锦江教育资源中心由厂商资源、锦江资源、区域资源组成。“厂商资源”收入了国内所有知名教育教学成品资源,共计成品资源库19个,容量共计2000GB,并建有500种电子期刊、15万册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室。“锦江资源”是区属学校按要求精选上传的优质课资源包,各类师生资源应用竞赛、评选获奖成果等优质资源。“区域资源”是锦江区在建库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大量的视频、素材、课件、论文、光盘等资源,计4000GB。据了解,该应用中心包括资源应用平台和视频直播平台。“资源应用平台”收入备课系统,组卷题库,仿真实验,心理检测等应用平台10个。“视频直播平台”包括视频直播平台、视频交互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提供区域内优质课直播、点播,教育链点学校间视频教研,区域对口协作直播等功能。交流中心则为区属学校和职能部门间搭建了“教育论坛”“在线答疑”平台。 |
责任编辑:喜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