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易学—国内最大的教育考试网站之一
跨专业就业:是自愿还是无奈
2005-7-23 0:18:10 来源:优易学(YouYiXue.com) 作者:梦一场


  
  跨专业就业之路有走得顺利的,也有走得艰难的。职业选择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依靠专业特长求职,以便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无疑是他们的求职心愿。尤其是对于专业比较冷门、社会需求量又不大的学生,更加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那么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如何为自己今后走出校门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是当前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的学子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才有可能避免在今后求职时茫然无措。
  
  一、跨专业就业现状
  
  据某媒体调查数据显示,某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几率达到了60%左右,如社
  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社会需求有限,而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化和不断扩大的招生人数,导致大学的教育压力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饱和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加,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跨专业。
  依据笔者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苏等地的人才市场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在选择单位时对“专业对口”的重视程度上,表明“一般”的仅略低于表明“重视”者,而表明“一般”的和“不重视”的两者相加,则超过表明“重视”者。这说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再像曾经那样以专业为依托,跨专业就业已经越来越被学生和招聘单位所接受,一个跨专业就业时代正在逐渐向我们走来。
  
  二、跨专业就业去向盘点
  
  一般来说,企业对科技类、计算机类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而外企会有较多职位对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都有渐渐放宽专业限制的趋势。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只招经济管理类人才,但现在法律、物理、数学系的毕业生都有。国企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上汽,现在也开始要求管理类人才的加入。而且,很多企业对招聘的新人都有培训,毕竟学校中学习的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知识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应用。
  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乐观,除了求职心态比较好的原因之外,社会需求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本科生可塑性比较强,即使专业不对口,公司进行培训后也可以很快转向新的工作领域。
  1、外企:外企有很多职位对专业的要求都不怎么高,只要你适合这个职业,只要经过了有与这个职位相关的能力测试,具备合乎外企要求的专长或者潜质,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如英语过六级,英语口语较好,计算机操作熟练等,那么进入外企也不是一件难事。
  2、机关:现在进入机关首先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现在机关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管理型、技术型、综合型,只要你通过了公务员的考试和笔试,就能够走上自己申报的岗位上班,今后发展空间的大小就取决于自己的实力。
  3、私企: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生物科学等专业是热门专业,近年来大型国企、机关单位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减少,但是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私营企业正在为招不到这些人才而焦虑着,如果能够放弃“非机关、大型国企不去”的念头,大专和本科毕业生还是能够在私营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的。
  4、其他:诸如报社,如今的报社对于记者是否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并没有太严格的要求,随着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纸版面增多,栏目分得更细,因此更需要懂得专业知识的编辑和记者,类似于法律、环保、电脑等专版,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如法制版的记者就只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因此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同时有针对性地多读一些与法制相关的报纸,等到有机会可以到报社从事记者的职业。从而可以避开当前人才饱和的法律专业的就业大军。此外,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和应用人员、销售人员、节目主持人、培训人员等等,这些职位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对专业的限制,因此对于那些能力强的人而言,这些职位也是跨专业就业的不错选择。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在现实工作中,现成的东西很少,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学习态度和再学习能力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跨专业之自愿篇
  
  在跨专业就业浪潮中,有一批人是自愿跨专业就业的。他们或凭借自己出色的特长博得企业的赏识,从而在自己的求职路上获得成功,或对自身的认识还不够,结果错失良机。
  
  
  个案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谢云松,2004年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现在某生物保健公司温州分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和培训部总监。
  他是以专业主持人的身份被招聘进企业的,在这个企业,职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做专业主持的职员一般是不会被安排去从事员工培训,做销售的一般也不会被安排去做管理。但是谢云松做到了,一开始,作为主持人的他经常出差,到各分公司协助开展营销活动,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他一直在寻找让自己转型的机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9月,他所在的一个聘区正在举行员工精英训练营的开营仪式,他利用了这一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他的带动下,开营仪式现场气氛相当活跃,而这一切正好被下来视察的区域总监看在眼里,于是他被区域总监指派专门负责员工的激励培训,通过培训激励员工成功的心态,先后在金华、宁波、南通、温州、湖州等地区作片区联动的员工培训,他在此期间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了平台总监和区域总监的认可。
  在有着以上良好表现的同时,他还收集与公司有关的宣传报道,研究公司的企业文化,从中领悟公司的文化内涵,并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发表在公司的网站上,同时还在公司的网站上就公司的产品销售、人事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他的这种积极关注公司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公司制度健全的行为得到了公司总部工作人员的好评,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在公司的发展作出了铺垫。
  个案分析:学生物科学的最后跨专业,成为了一名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总监,这是谢云松他自己长时间的准备做出的选择,擅长演讲和主持的他,在大学就开始为自己寻找表演的舞台,一方面获得经验,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增加筹码。机会总是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
  
  个案二:跨专业找工作难
  
  孙成文,200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
  学中文的孙成文的就业定位为销售岗位,他有着自己成熟的人生规划:做销售起家,最终开办自己的公司。在省人才招聘会上,他专门往大型公司和企业的营销部门投送简历,可是众多的公司都一致拒绝了他的求职简历:你是中文专业呀,怎么跑来应聘我们的销售经理呢?
  孙成文甚至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一次又一次无奈地收回简历,他仍旧没有放弃自己的跨专业求职之旅。其实他各科成绩都不错,高中时就入党,一直是学生会的骨干,还在校刊及一些文学刊物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属于典型的优秀生,外形气质也都不错,可是跨专业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孙成文的女朋友是学汽车工业制造专业的,可是对文字编辑工作感兴趣,在大学期间发表了不少文学和新闻作品,也曾经到杂志社和报社实习,但至今也没落实工作单位。到底是“屈从”自己的专业,还是坚持理想,成了他们俩共同的困惑。
  个案分析:孙成文和他女朋友的跨专业就业之旅走得相当艰难,尽管自己想做营销,但是却没有给自己填充应有的理论基础,这与他大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有关。其实择业与就业谁更重要,是现在大学生普遍比较困惑的问题,而转专业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要强调的是,及时就业很重要,毕竟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是有季节性的,一旦错过时机,想找工作就很难。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跨专业难度太大,应该考虑先在本专业就业,日后再通过学习、参加实践等方式转行。
四、跨专业就业之无奈篇
  
  个案一:法学专业毕业当摄影记者
  
  彭军,法学专业毕业生,现为某报社摄影编辑和记者。
  彭军高考填报的是设计专业,但是因为分数的原因,结果被调配为法学专业。他对法学并不感兴趣,虽然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但是学起来总是感觉很吃力,每次考试都是费尽心力才勉强过关。从小喜欢摄影的彭军,大学四年,摄影技术大有长进,作品多次在学校举办的摄影大赛中获奖。
  临近毕业,他对选择法学类职业确实没兴趣,眼看着现在就业压力正在无限膨胀化,而自己却要选择改换专业求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心中没有把握。系里的就业指导老师建议道:“既然你在摄影方面那么优秀,何不尝试从事摄影方面的工作呢?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一样,把求职意向局限在科研机构、学校等少数单位上呢?”
  受到启发的彭军开始留心身边报社和杂志社的招聘启事。2004年4月,通过招聘考试,他进了长沙一家晚报的摄影部,成为一名专职的摄影记者。刚开始,由理转文的彭军对新工作非常不适应,采访照片背后的文字报道也一度让他伤透了脑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他的采访能力和文字功底大大提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绩并不比新闻科班出身的摄影记者逊色。
  个案分析: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毕业就转行——高校跨专业求职一族用自己的知识和勇气踏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无论他们的选择是被逼上梁山,还是主观的自我选择,在行路途中,他们在新的领域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个案二:漫漫就业路何时是尽头?
  
  李晓,某职业技术学院2004届管理专业毕业生。
  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李晓已经跳过三次槽。临近毕业前,在学校就业办推荐下,他进了广州一家物流公司做仓库管理员。在那里,不到5个月,他就离开了。不久之后,通过一个朋友介绍,他在中山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做起了寿险代理人。然而刚毕业的他缺乏工作经验,再加上在中山没有“人际关系”,面对那些陌生的面孔,不怎么擅长于交际的他一个月下来几乎没有业务量,不得不再次跳槽。
  这次是去一家销售化学产品贸易公司做业务员,高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已经老化了,大学期间根本就没有看过化学方面的书籍,那些基本的知识也丢得一干二净。这一次,李晓决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尽管公司给的薪酬不高,但是公司的管理机制让他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希望。因此,为了让自己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他重新给自己补起了化学知识。
  个案分析:李晓刚走进社会几个月所经历的无奈和辛酸,正是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们共同的体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路人马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就业市场时,高职毕业生如何给自己量体裁衣则显得尤为重要。
  
  五、指导篇
  
  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非对口专业的学生如何显示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在大学期间应该要让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呢?
  
  外语能力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很多单位的招聘广告上都表明英语过国家四级,六级者优先考虑,而在一些城市里,要办理进入该城市的户口也要求具有英语四级以上的等级证书,要想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计算机和英语证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很多本科生还具备了英语六级证书。中高级口译证书和托福成绩也是大热门,成为很多企业衡量求职者实际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辅修专业
  
  学生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颇为重要。虽然有些职业对专业性要求不强,但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自然在求职中能更胜一筹。所以,准备跨专业求职的学生,有必要尽早规划就业取向,在专业课以外选修或辅修相关课程。
  华师大对外汉语系毕业的虞小姐,因为对专业的兴趣渐淡,又喜欢学习新鲜事物和接受挑战,所以在毕业时应聘了某银行信用卡制作中心。虽然该岗位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不高,但她在大学里辅修2年的国际金融,对她顺利过关还是很有裨益的。虽然刚开始文科出身的她有点吃力,但硬撑苦学几个月后,工作起来也越来越顺手。现在,她等于有了外语和金融财务两门专业,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职业前途也就愈加令人看好了。
  
  理性定位
  
  求职过程中,还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理性的职业选择。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只盯着大城市企业,选择面相对比较狭窄。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其实在初出校门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酬更重要。如果这是一个你感兴趣、并有利于你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较好的培训计划,那薪酬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这两年,硕士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原因之一就是硕士生的心态较好,态度比本科生更加积极,想法更加理性。
  
  善于吆喝
  
  并不是说求职学生要擅长夸夸其谈吹嘘自己,而是说:在跨专业求职中既然专业优势无存,工作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这通常表现为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具备了外语、电脑、辅修专业等综合素质之后,在短短的面试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呢?沉默是最大的失败,清楚、自信地侃侃而谈,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才是制胜的关键。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字体: 】【收藏本页】【打印本文】【告诉好友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