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综合辅导:质量管理学的问答题(六)
来源:优易学  2011-7-6 10:36:1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51、如何计算计量值数据特性值的工序能力指数?
  (1)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数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相一致时:=——工序能力指数;——公差;——标准偏差;——公差上限;——公差下限。
  (2)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不一致,即存在中心偏移量()时,用表示:式中:——工序能力指数——公差;——标准偏差;
  (3)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上限时,常采用公式:
  (4)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下限时,常采用公式:
  52、工序质量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工序质量以及工序能力指数的测定和分析,对于产品设计、工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和技术改造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比各种工艺方法,选择适合于目前设计要求的工艺手段。
  (2)了解设备能力与工艺要求的关系,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购置新设备或改造现有设备。
  (3)协调互相关联的各道工序,研究工序能力与生产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消除薄弱环节。提高生产能力,缩短生产时间。
  (4)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并确定特殊工艺的加工方法。
  (5)提供关键工序能力的数据信息,以便供给设计和工艺人员,作为制订各有关计划时的依据资料。
  53、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由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影响工序能力指数有三个变量:即产品质量规范(公差范围T);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的偏转量;工序加工的质量特性值分散程度,即标准偏差(S)。因此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有三个: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增大公差范围。
  54、减少中心偏移量的措施有哪些?
  (1)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量连续生产过程中由于工具磨损、加工条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偏移的规律,以及进行中心调整,或采取设备自动补偿偏移或刀具自动调整和补偿等。
  (2)根据中心偏移量,通过首件检验,可调整设备、刀具等的加工定位装置。
  (3)改变操作者的孔加工偏向下差及轴加工偏向上差的倾向性加工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4)配置更为精确的量规,由量规检验改为量值检验;或采用高一等级的量具检验。
  55、减少分散程度,提高工序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1)修订工序,改进工艺方法,修订操作规程,优化工艺参数,补充增添中间工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2)检修、改造或更新设备,改造、增添与公差要求相适应的精度较高的设备。
  (3)增添工具、工装,提高工具、工装的精度。
  (4)改变材料的进货周期,尽可能减少由于材料进货批次的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波动。
  (5)改造现有的现场环境条件,以满足产品对现场环境的特殊要求。
  (6)对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的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
  (7)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推行控制图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加强质检工作。
  56、什么叫主导因素?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后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和占支配地位的因素,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定位装置、机器、操作工人、零部件等。
  57、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1)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8、质量可追查性有哪些优点?
  (1)可在精确无误的基础上回收可疑产品,以免造成使用上的更大损失。
  (2)易于查明缺陷原因,并使维修和补救费用最少。
  (3)提供明显标志,以避免产品的混淆。
  59、简述检验的步骤。
  (1)明确质量的要求;
  (2)测量试验;
  (3)比较;
  (4)判定;
  (5)处理。
  60、检验的质量职能有哪些?
  保证职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监职能四项。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