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本管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是很不相适应的,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改革和完善我国成本管理的对策可概括为:
(一) 改革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为主要依据所做的判断,核算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水平。首先,由于生产电脑化、自动化,产品成本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重上升,所以可以将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项目合并设立加工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制造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项目可以单列项目核算,如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的变化是影响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成本核算的重点应集中在制造费用的核算上。其次,企业应在传统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利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
1.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将企业各具特征的生产活动看成是一种作业,强调成本起因于各个作业活动,而将各作业成本按各自的标准分配于不同的产品,就形成了产品成本。其特征如下: (1) 成本归集按各个作业进行。(2) 分别选择合理的作业分配标准。(3) 成本计算体系不再按各生产部门进行,而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将各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再加上各作业分配而来的作业成本计算求得。
2. 采用生产能量成本计算法。该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是为满足短期决策的需要。其特征是: (1) 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2) 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可以事先估计,便于利用预计分配率。(3) 成本项目可分为直接材料与制造费用两类,这种分类不影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
3. 采用定额成本法。定额成本法就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 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前控制。(2) 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3) 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二) 树立成本管理的战略观念 成本管理观念决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向。其主要观念可以概括为:
第一,企业领导重视。成本管理措施的执行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企业领导重视,成本管理就能落到实处,否则只是空谈。
第二,全员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使全体员工懂得加强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员工的重要责任。不仅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成本管理观念,而且要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观念。
第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观念。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是由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连缀而成,企业成本的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过去许多人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生产管理,而忽视其他环节的管理,只注意降低材料成本,而不顾及产品质量,结果导致更大的浪费。因此,企业应强化全面成本管理意识,追求整个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
第四,动态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外部环境不断地变化,信息技术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市场经济面向整个世界,世界风云的变化不时地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反映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新模式、新方法应不断地创新和调试。
第五,成本效益观念。传统的观念是以企业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信息时代是以成本效益看待成本管理的,不仅要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而且要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指导新产品的设计,改进老产品不足。产品增加了新功能,成本自然会相应增加,但企业效益增加会更大。
第六,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观念。
总之,时代不同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广大理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