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与实干中前行
来源:优易学  2011-10-13 17:40:2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在梦想与实干中前行——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顾仁荣
  在北京金融街国际企业大厦,有扇窗户是属于顾仁荣的。在这里,他已经工作了10年。在未曾更迭的空间中,他不停地忙碌着,时间带走的只是青春年华,留下的是岁月洗涤后的光彩。
  从1996年接手一家亏损的事务所,到如今成为本土第一大所的总经理,顾仁荣只用了12个年头。
  下海搏击初见彩虹
  顾仁荣是半路出家的。但是,说起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缘分,却颇有些渊源。
  “那时对于工作,我只需要50%的精力就足矣,其余的50%无处可使。”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任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处副处长的顾仁荣这样形容自己当年“吃不饱”的状态。
  从主任科员到经济师再到副处长,在不同的岗位上,顾仁荣一直是税务总局官员晋升中最年轻的那个人。此时的他,开始寻找一个更能施展理想和抱负的舞台。
  机会总是踮着脚尖来到身边。
  1991年,财政部组织首次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对税法颇有研究的顾仁荣被领导推荐参与了考试委员会专家组的工作,从此一干就是1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注会行业的认识和发展渐渐了然于心。
  1996年,经过反复思索和权衡,顾仁荣毅然放弃了国家税务总局有着光明前途的“铁饭碗”,投身会计师事务所,去追寻一份不确定的未来。
  而这一“追寻”就是12年,他用这12年时间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离开国家税务总局的顾仁荣来到中瑞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瑞所)时,该所的年收入只有3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把中瑞所建成全国前10名的大所”,这是顾仁荣最初的梦想。他微笑着回顾自己当年稍显稚嫩的想法。
  7年过后,全国百强事务所前 10名中,赫然有着中瑞华恒信的名字。最初的梦想已然成真。这其中,脱钩改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7年初,顾仁荣通过认真学习国务院、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有关事务所体制改革的讲话精神,通过对当时国际上“六大”会计公司组织管理体制的研究,顾仁荣总结了中瑞所成立三年来的经验教训,逐渐认识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官办体制不改变,行政干预、部门或行业垄断、不平等竞争等弊病就将继续存在下去,“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宗旨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要走向国际、参与国际会计市场的竞争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深入思考之后,顾仁荣坚决要求与国家税务总局脱钩,历经“好话说尽,腿跑细”,终于在1998年3月完成改制,而其他事务所一般在1999年-2000年才实现脱钩改制。
  作为当时全国第一家成功完成脱钩改制的部属所,“中瑞”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整个行业。接下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全国推广中瑞所的改制经验,中瑞所开始有了知名度。“脱钩改制要算是中瑞所‘发家’的起点啊!因为我们提前学会了‘游泳’,赢得了发展的先机。”顾仁荣这样评价说。
  1998年,财政部发文要求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社会推荐符合大中型国有企业审计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被誉为“脱钩改制第一家”的中瑞所位列推荐名单的第一位。当年,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成为了中瑞所的第一批国企审计客户。“从此,国有大型企业在我们的客户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顾仁荣骄傲地告诉记者。
  “我们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因为赶上了机遇”。顾仁荣总结发展经验时,将功劳让出。然而,实践表明,没有对机遇敏锐的把握和百折不挠的执行力,仅靠命运的垂青是绝对无法成功的。
  做大做强永不止步
  上世纪末,制约我国注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事务所规模过小。顾仁荣认为,事务所只有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才能满足客户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迎接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