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助理医师辅导:春温的病因病机及传变
来源:优易学  2010-1-6 15:25:1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1.病因

  ⑴ 关于外因说法不一:

  ① 温热类病邪,邪气重。

  ② 感受寒邪,当时不发病,寒邪伏于体内(内伏肌肤、骨、少阴均是从临床表现而推断的),由于人体阳气作用,寒邪郁而化热,到春季阳气升发,腠理开泄,伏热由内向外发(里热证),或被时令之邪诱发(表里同病证)。

  ⑵ 内因:

  ① 素体阴精不足,《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② 素体蕴热(气)或阴虚火旺(营)。

  ③ 机体功能一时性失调,内外合应,卫虚邪袭。

  2.分类

  根据初起不同临床表现,分为两种发病类型:

  “伏邪自发”——初起单纯出现里热炽盛证——气分或营分。

  “新感引动伏邪”——初起以里热为主,兼卫表证,有风寒与风热之别,出现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

  这种分类其临床意义主要是:从理论上阐明温病初起不同类型,区别病位、病情,提示病机趋向,确定治法,我们应当着眼于分析不同证候病机,而不拘泥于概念。

  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否,发病类型,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斗争,及感邪的种类与毒力所决定。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