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检验常见难点问题(一)
来源:优易学  2011-12-23 14:19:1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1、酮尿可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运动、寒冷、饥饿、呕吐;

  2、 前列腺炎可见:WBC大于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前腺颗粒细胞增多;

  3、 白细胞病理改变有:杜勒小体、中毒颗粒;

  4、 尿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NAG分子量大,一般不通过肾小球滤膜;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在尿中稳定;是肾早期损伤诊断的指标之一;

  5、 正常人尿液中无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6、 正常人无肾上皮细胞管型,在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晚期等,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7、 颗粒管型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有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8、 评价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时,应进行连续多次测定才有可靠价值;

  9、 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主要为HbO2和Hbred,还有少量的HbCO和Hi,在病理情况下,HbCO和Hi可以增多,还可以出现SHb等血红蛋白衍生物;

  10、 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为主,若五叶超过3%,称为“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原料缺乏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过程中突然出现,为预后不良之兆;

  11、 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的胞浆中,常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12、 尿渗透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等)数量的一种指标,主要与尿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确切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13、 精液中的果糖来源于精囊;

  14、 促进内皮细胞合成或释放PAF的物质有:胶原、凝血酶、TNF、IL-1;

  15、 免疫溶血的检查包括: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冷热溶血试验、冷凝集试验、抗体释放试验;

  16、 正常人每天需要的叶酸量:200mg。

责任编辑:wangpeng6151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