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人的本质包括:人与动物的区别及人与人的区别。因此,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也就是说在于社会劳动及社会关系。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层:一是医生与病的关系,属于一种社会劳动;而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属于一种社会关系。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本质,从而能更好地体现人的价值。
34(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我们在处理医患关系上,医生既要看到病人身上所患的病这个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病人。我们既要看到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疗关系的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医生与患者之间简单的社会关系这一次要矛盾
35(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一是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么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二是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的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的百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材料所说IBM公司虽然占据垄断地位,但仍不断受到NCR等其他公司的竞争,为了提高利润,不断的有新竞争出现。竞争并不能被消除,而是与垄断共存,并不断有新的内容。
35(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不公存在而且在竞争的内容、形式、目的、手段上都有新的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有:垄断组织内部为争夺产销份额和领导权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正如材料中所说的,IBM公司在与东芝等进行的竞争中,走了下坡路,但其为了提高竞争力,进行了相应调整,降低成本等措施,使其不断地提高竞争力,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
中国气候威胁论,及其中国的战略(最后一道大题目)
在气候问题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事实上,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不论从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人均排放水平或者从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错误的。
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尽管目前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①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④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⑤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
补充: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热点地区增多,对和平的威胁依然存在。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表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所作所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作为,不仅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2)和而不同,包含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以及“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辩证法道理。它要求我们尊重事物的多样性,重视事物的统一性。
(3)材料3表明的是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观点。其实质:为遏制中国造舆论;通过制造紧张气氛来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取得霸权寻找依据,以便为在此地区维持其军事存在、销售军火、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制造借口;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牵制中国,也试图以此削弱中国。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表现,是对这种论调的有力驳斥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