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
2.初试时间:2010年春节前2周左右,具体时间见准考证。
3.复试时间:2010年4月中、下旬。我校将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参加复试的考生应达到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的120%。
4.对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必须加试所报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六、调剂
初试成绩符合复试调剂基本分数要求,可以申请调剂。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均以初试结束后教育部发出的2010年录取工作通知的规定为准。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八、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参加统考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招收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及自筹经费硕士生均实行合同制。招生单位、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及自筹经费硕士生的考生之间,必须在考生录取前,分别签定合同。
九、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或按照培养合同就业。
十、其它
1.对于考生填报材料虚假、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考试纪律的行为,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3.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被录取为硕士生后,培养经费及在学期间的待遇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办理。
4.我校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特别欢迎汉族等母语非藏语的考生报考我校中国少数民族史(藏族历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族文学)、美术学、音乐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生。
5.报考我校传统学科专业的考生,外语科目可选择英语,也可选择梵文,报考非传统学科专业的考生均需参加全国统考英语考试。
6.民族传统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为“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 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两套试卷供考生选考,两套试卷科目代码和内容均不相同,具体为:“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藏语文基础内容占70%,现代汉语基础内容占30%;“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 现代汉语基础占70%,藏语文基础内容占30%。藏语文与现代汉语基础”(601)中的70%的藏语文必须用藏文答题,30%的现代汉语必须用汉语答题;“现代汉语与藏语文基础”(701)中的 70%的现代汉语基础必须用汉语答题,30%的藏语文必须用藏文答题。
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藏语言文学”分为藏文卷(902)和汉文卷(801),命题语言和内容均不相同,考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藏文卷(902)必须用藏语答题,汉文卷(801)必须用汉语答题。
8.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生态学、水利水电工程、森林培育专业录取的考生在我校林芝校区(农牧学院)培养,其它专业录取的考生在拉萨校区培养。
9.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91)6338411 (西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894)5823990(林芝校区研究生管理科)。通讯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36号(拉萨校区),邮政编码:850000;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林芝校区),邮政编码:860000。
10.请各位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网页http://www.utibet.edu.cn/或研究生处网页http://yjsc.utibet.edu.cn/,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注:如有招生政策、报名及考试时间等方面的变化,以国家政策为准。)
西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参考书目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