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五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在当代社会,纸币(现金)、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统称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叫做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6.【答案】B
【解析】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即用来执行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7.【答案】D
【解析】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的有限性造成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此,只有D选项才是正确的。误选A选项是因为考生混淆了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误选B选项在于考生不了解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而不是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原因。
8.【答案】B
【解析】利息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9.【答案】C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着重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井冈山的斗争》,主要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则是从思想路线的角度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因子。因此,本题的正确项应该是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所以选D。
13.【答案】B
【解析】中国外交政策有很多目标,但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
14.【答案】C
【解析】由于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问题,不得不涉及外交、国际政治特别是中美关系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讲,台湾问题是由国共内战引起的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不承认台湾独立,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主流共识。
15.【答案】D
16.【答案】B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CD
18.【答案】BD
19.【答案】ACD
20.【答案】ABC
21.【答案】ABCD
【解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起决定作用,但是分配、交换和消费也不是单纯被决定的消极因素,而是会反过来积极反作用于生产,即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所谓生产起决定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二是指生产的社会方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2.【答案】BCD
【解析】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鲜空气的生产,耗费了人类劳动,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23.【答案】ABC
【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较,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质变;从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因为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和它们分离出来的商品来表现,因而,它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这时一般等价物已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或白银充当。
24.【答案】ABC
25.【答案】ABCD
26.【答案】ABC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经过GCD)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它又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了许多特点,例如,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前途和从属于新的世界革命阵营。因此,本题的正确项是A、B、C、D。
27.【答案】ABCD
28.【答案】ABCD
29.【答案】BCD
【解析】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先进文化”提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而已,所以不选A项。
30.【答案】ABCD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
33.【答案】ABCD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