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文景之治
22、绍兴和议
23、中山舰事件
24、“一二•九”运动
25、斯多葛派
26、《航海条例》
27、威尔逊十四点
28、邱吉尔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掌握的历史只是,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根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力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郑观应《盛世危言》第4卷
材料三:早期维新派如郑观应等人呼吁由“民间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其肘”,要求兴建铁路,开矿,纺织。制造等近代企业一律准许民间兴办,并“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中国政治思想史》
结合材料回答
(1)简述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与洋务派“体、用”相比较有何区别。
(2)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时,郑观应提出了哪些主张?材料中“官”与“商”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3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掌握的历史只是,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缔约国主力舰替换总吨位按照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日本315000吨。
——选自《现代史参考资料》,王斯德主编
材料二:条约还规定: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要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溜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以东的岛屿修筑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
——选自《世界史》现代卷上,吴于廛。齐世荣主编
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两则史料均出自同一国际条约,指出这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什么条约?并简述召开这次国际会议的时代背景。
(2)材料一的条款有利于那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3)材料二的条款比较有利于哪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四、解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试论隋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
32、试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33、简述希波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影响。
34、简述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答案
一、选择
1~5 BCDCC 6~10 CCBAD
11~15BBDAA. 16~20 AAADC
三、材料
29、(1)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一种社会制度下,“体”和“用”。而洋务派认为“体”和“用”是可以分离的,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科学技术是“用”。
(2)主张:“官督商办”;准许民办;企业按价值规律严格管理,追求利润。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原因:因为“商”已不是旧式商人,而是投资近代企业的实业家。
30(1)这是1922年列强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一战后,战胜国列强之间实力消长变化很大,需要重新确定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列强基本解决了在欧洲、非洲及中东的统治问题;而存在激烈的矛盾,新的海军军备竞赛使矛盾尖锐化,亟待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解决。
(2)有利美国。美国确立了自己的海军优势,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削弱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使之逐步退出在亚太地区的争霸;使日本的海军实力处于二流水平,抑止了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3)比较有利于日本。尽管日本在主力舰劣于英美,但通过这一规定,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作战基地的可能性,实际上使日本海军在亚太地区保持优势,一旦发生战争,香港和菲律宾便会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由此可知,这是美国为使日本在限制海军军备方面得以屈服而做出的让步。
四、解答
31、隋朝的统一使当时历史的必然趋势。首先,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已经赶上了北方;其次,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少数民族基本上被汉族同化,南北方在此出现了各族人们大融合的情景。再次,南北在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阻挠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两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要求结束南北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南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隋统一南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它结束将近三个世纪的混乱局面,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为社会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为唐朝的强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2、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战败,一方面,使中国国际地位更沉沦;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
对日本,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赔款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强国。日本继续对外扩张,但受到俄、德、法的抵制;由于英国在远东地位下降,与日本结成同盟,共同对抗俄国,帝国主义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33、原因:希波战争主要是由于波斯帝国侵略扩张引起的。导火线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的米利都暴动。
过程: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起至公元前449年结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492~前479),波斯军队对希腊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二阶段(前478~前449),主要是希腊人进一步解放爱琴海上和小亚沿岸的希腊城帮。
历史影响: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西方并存之势,一致延续至今。
34、相同点:第一,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二,两国在经济危机众打击相对较重,回旋余地很小,都希望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三德日两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都不满。
不同点:第一,德国法西斯实力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选举上台的,日本是通过均不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第二,德国法西斯上台主要是自上而下,而日本史自下而上的。第三,德国法西斯对国家政治体制做了彻底改变,建立法西斯极权统治,而日本没有突破天皇制的框架范围。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