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 本
自述人:小白,23岁,考研两次,今年已考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究生。
重考塑造了新的自我
从我第一天开始准备考北大,到现在成为北大学子,时间已过了三年。流光确实容易将人抛,“绿了芭蕉,红了樱桃”,韶华的逝去是我最切身的感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幸好我选择了重考这条路!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贫穷的出身,一般的资质。在考研过程中,我不断接触新东西,接受各种新思想。如果没有考研,现在的我也许在享受或是煎熬,但一定没有现在这样的从容与坚定。
今年3月初,第二次考研成绩在我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出来,不好不坏:比第一年上升了3名,总分第7,全部单科都过线。但只招3人的北大怎么可能给我复试的机会呢?我不肯就此放弃,为了争取调剂进师资班,我开始了积极地奔走。那段时间,我每天来回奔走于中文系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双腿几乎麻木。
我永远记得中文系一位比较诗学的老师,他常常关切地询问我的情况,一句简单的话往往能让我温暖很久。记得他上课时曾说过“道成肉身”。此时的“道”不仅仅是指课堂上说的“做学问”,它就是生活的本身。考研不是拿了父母的钱考一次两次成功了就完事了的事情,而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不断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一次失败了没关系,坚持理想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对我说:“要全力以赴争取调剂。万一调剂没有成功,再过十个月就是下一次考试了,你为什么不能再考一次?”我默然了,开始思考。
正是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所见所闻,让我的心胸更加宽广,让我更加坚强。如今回想自己当初的重考选择,没有遗憾,只有庆幸。感谢重考塑造了一个新的自我,让我看到了天空的自由和宽广。
自述人:Alex,25岁,考研三次,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
为了梦想坚持下去
Alex是有坚定物理理想的理科生,首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见证了他四年的坚持。当年和他一起备考的研友们很多都放弃了最初的梦想,有的转向热门的通信行业,有的已经开始自己创业。而只有Alex,在连续两年报考北京大学未果之后,第三年调剂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物理学考研这条跑道上,如今他还在继续努力着。他打算,研究生期间申请出国继续深造。
Alex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人说我这样可能会浪费大好年华,最后有可能一事无成。但即使真像那样,我也不会后悔的。既然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理科,并且决定一直走下去,我会坚持的!”他说,三年连续的考试确实收获了很多东西,比如心态,比如考试方法,比如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前心高气傲的毛病改掉了很多,心态平和了很多。
三年考研路,得失如何衡量?也许只有自己知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把年轻的生命和充沛的精力花在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上,比如读书、比如考研,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文章来源:《求学·考研》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