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中国GCD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在解放战争中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一、《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二、《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1947年7-9月,我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二)在这个大纲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但部分地区一度发生过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以及斗地主、富农的方法不适当等“左”的错误,党中央采取措施纠正。
三、土改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我党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耕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四、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对我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7.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第二条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一、国统区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表现:
(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丧失民心。
(二)国民党加剧对广大人民的掠夺。如增加田赋.滥发法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农业凋敝。
(三)国民党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二、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1945年发生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二)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大女生,以“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基本口号的抗暴运动(一二·三O运动)在北平爆发,斗争扩大到多个省市。
(三)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等地学生汇集南京,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但遭国民党镇压。同日天津南开、北洋两校的游行学生也遭镇压。南京和天津的流血事件,即为五二O惨案。在我党领导下,运动向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并迅速扩大,与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结合到一起。这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8.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是怎样发展的?
一、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一) 工人运动:
1.举行罢工。
2.护厂、护矿、反破坏,反搬迁。
(二)城镇贫民:
1.1946年7月浙江、广西、江西发生抢米事件。
2.1947年5-6月,抢米风潮席卷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
(三)农民:
1.反当局抓丁、征粮、征税斗争。
2.1947年1月民变蜂起。
3.党组织在广东、湖北、安徽、福建、江西农村恢复和发展人民武装,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