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中国GCD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中国根据自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探索了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GCD人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选择题7(多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选择题8(多选)建立和谐社会,需要
A。彻底摆脱必然王国,进入绝对完善的自由王国
B。否认自我价值以充分实现社会价值
C。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
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自己创造自身的幸福
选择题9(多选)建立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必须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B。处理好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矛盾,微观利益服从宏观利益
C。把人作为目的,不能作为手段
D。根除唯心主义的存在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种情况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是这一规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表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也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了。革命的主观条件也成熟了,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熟。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
①。要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这些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相对落后,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②。要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这些国家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要受到国际环境的严重挑战。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状况的不同,历史文化差异,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不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此外,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也使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本国的世纪情况,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社会主义要坚持改革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社会主义改革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实验和探索。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