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
1.椎管的应用解剖
(1)脊柱与椎管椎管上至枕骨大孔,下至骶裂孔。仰卧时C3、L3最高,T5、S4最低。
(2)韧带从外到内: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膜→脊髓。
(3)脊髓、脊膜与腔隙成人脊髓下端平L1下缘或L2上缘,新生儿平L2下缘。因此成人腰穿应在L2以下,儿童应在L3以下。硬脊膜囊止于S2。
注意:该知识点在解答有关“脊柱骨折是否合并脊髓损伤”方面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4)骶管 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如穿刺时损伤血管,则麻药吸收过多可导致中毒。骶裂孔至硬脊嘲47mm,穿刺进针过深,可误人蛛网膜下腔导致全脊髓麻醉。
(5)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容量120~150ml。比重1.003~1.009。蛛网膜下腔麻醉时,所用麻药比重如>脑脊液比重,称为重比重液(常用);如<脑脊液比重,称为低比重液。
(6)脊神经及阻滞作用
|
阻滞效应 |
阻滞时间 |
特性 |
交感神经 |
减少内脏牵拉反应 |
最先阻滞 |
阻滞平面比感觉神经高2~4个节段 |
感觉神经 |
|
|
一 |
运动神经 |
肌肉松弛 |
最晚阻滞 |
阻滞平面比感觉神经低1~4个节段 |
神经纤维越细,被麻药阻断越迅速。神经纤维被麻醉的顺序为:植物神经(由C纤维传导的痛觉)→感觉神经(Aδ纤维传导的痛觉和冷感觉,Aβ纤维传导的触觉和压迫觉)一Aα纤维传导的躯体性运动一Aγ纤维传导的固有感觉(深感觉和位置觉)。
实际上这些内容都是超大纲范围要求的,但考过几次,有兴趣的同学可参阅。
2.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腰麻或脊椎麻醉。
(1)麻醉平面阻滞平面高于T4称为高平面麻醉,T4~T10称为中平面,达到或低于Tl0称低平面麻醉。
(2)平面的调节
①体位调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在注药后5~10分钟内进行。包括调高低、调侧位。
②穿刺间隙:穿刺间隙越高,麻醉平面越高,范围越广。
③注药速度:速度越快,范围越广,一般1ml/5s。
④药剂量:主要因素。
(3)并发症包括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前者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后者如头痛、尿潴留、化脓性脑脊膜炎、脑神经损伤、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等。
恶心呕吐其原因:
①麻醉平面过高,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造成脑缺血缺氧而兴奋呕吐中枢;
②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③牵拉腹腔内脏;
④病人对术中辅助用药较敏感(如哌替啶的催吐作用)。
腰麻后头痛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常发生于麻醉后2~7天(5版外科学:1~3天),占3%~30%。头痛的发生与麻醉药品种无关,但与穿刺针粗细及穿刺技术有关。
其原因:主要是低压性头痛,为穿刺时刺破硬脊膜或蛛网膜,脑脊液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导致颅内压降低所致。
低压性头痛的治疗为:
①平卧休息;
②使用腹带捆紧腹部;
③严重头痛者可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右旋糖酐、5%葡萄糖15~30ml。
3.硬膜外阻滞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常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无高血压时,可加1:20万肾上腺素。骶管麻醉是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一种。
由于硬膜外麻醉注药量比腰麻大3~5倍,故应严格掌握注药量及方法。一般情况下,先给予试验量,即1.5%~2%利多卡因3~4ml,5~10min后观察有无腰麻现象。如无,可给追加量。
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硬膜外阻滞或骶麻时针尖刺入蛛网膜下腔未发现,麻醉药大部或全部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数分钟内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急救处理原则为:立即人工通气、维持循环功能。
4.骶管阻滞应与鞍区麻醉相区别。
|
鞍区麻醉 |
骶管麻醉 |
病人体位 |
穿刺时病人取坐位 |
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
穿刺间隙 |
L3-4(P102)、L4-5(P103) |
骶裂孔 |
麻药注入 |
蛛网膜下腔 |
硬膜外腔(骶管腔) |
阻滞神经 |
骶尾神经 |
骶脊神经 |
属于 |
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脊椎麻醉) |
硬膜外麻醉 |
适应证 |
肛门、会阴部手术 |
直肠、肛门和会阴部手术 |
常见并发症 |
头痛、马尾丛综合征、术后尿潴留 |
毒性反应、全脊髓麻醉、术后尿潴留 |
5.几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
腰麻 |
连续硬膜外麻醉 |
骶麻 |
注药部位 |
蛛网膜下腔 |
硬膜外腔 |
骶管 |
常用药物 |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丁卡因、布比卡因 |
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 |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
平面调节 |
剂量(最主要)、体位(重要) 穿刺间隙、注药速度 |
剂量、体位、穿刺间隙、导管方向 注药速度、方式、局麻药容积 |
剂量、体位 |
术中并发症 |
血压下降、心动过缓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
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全脊髓麻醉、局麻药毒陛反应 |
全脊髓麻醉 局麻药毒性反应 |
术后并发症 |
头痛、尿潴留、脑神经损伤Ⅵ、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 |
尿潴留(少见)、脊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 |
尿潴留(常见鞫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