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 (ARF)
详见本讲义《内科学》第32章·急性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本节为内科学和外科学内容的总结
1.病因
(1)直接损伤(肺内因素)
①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和氧中毒;
②物理性因素:肺挫伤、放射性损伤等;
③生物性因素:重症肺炎。
(2)间接损伤(肺外因素)包括各类休克、脓毒症、MODS、SIRS、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等。
2.病理生理

可见ARD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和透明膜形成,并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所以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在治疗时应给予正压给氧。
3.临床表现
ARDS一般在原发病12~72小时发生。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分期 |
症状 |
血流动力学 |
X线表现 |
Ⅰ期 |
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过度通气、呼吸加快 |
PaC02偏低,Pa02正常 |
正常 |
Ⅱ期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加重 晚期有细小湿哕音,呼吸音粗糙 |
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
双肺纹理增多 轻度间质水肿 |
Ⅲ期 |
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加重 双肺散在于、湿性哕音 |
中度以上低氧血症,合并呼碱或代酸 |
双肺弥漫性小斑点片状 浸润,以周边为甚 |
Ⅳ期 |
极度呼吸困难,神志障碍或昏迷 肺部哕音增多,可有管状呼吸音 |
重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呼碱和代酸同时存在 |
双肺小片状阴影 并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
4.检查
(1)X线早期无异常,或轻度间质改变;中期肺水肿表现;晚期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2)血气分析Pa02降低,PaC02降低,pH增高为ARDS的典型表现。
(3)肺功能测定肺顺应性降低,死腔通气比例增加,但无呼气流速受限。
5.内科学诊断标准
①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②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③氧合指数降低:急性肺损伤时Pa02/ Fi02<300;ARDS时Pa02/Fi02≤200;
④x线示两肺浸润阴影;
⑤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6版内科学误为 PAWP,但6版外科学及5版内科学均为PCWP)≤18mmHg或临床上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凡符合上述5项者诊断为ARDS或急性肺损伤,其中氧合指数降低为必要条件。
6.治疗
治疗原发疾病;循环和呼吸支持治疗;肺血管舒张剂的应用等。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