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中国汉语“危机”一词,涵义是危难与机会的结合,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 辩证法 B.相对主义 C.对立统一 D.折衷论 【AC】
2.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仰望着天空,在哲学上表明()
A 理性思维的作用 B 精神价值的作用
C 物质不能决定一切 D 物质基础不可靠 【ABC】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自然灾害是磨难,但又可以“多难兴邦”,在哲学上是因为自然灾害或者社会灾难可以()
A 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尊重并把握自然规律
B 激发人们奋斗精神,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 可以提供人们直接认识自然灾害与经历社会灾难的机会,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提供实践经验的基础
D 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激发人们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创造条件,化害为利,实现由历史灾难到“历史进步”与“治国兴邦”的转化【ABCD】
4.自然灾害“多难兴邦”,在哲学上关键在于灾难可以()
A提供关于灾难的科学认识 B 提供关于灾难的认识条件
C 提供治理灾难的经验教训 D 激发人类认识与抵御自然灾害的主观能动精神 【D】
5.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四面八方为救助灾区被困同胞不惜一切代价,国家为遇难同胞举行国家哀悼,在哲学上表明()
A 人是最高价值,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B 在人的价值中,生命高于一切
C 关爱生命是人间至爱,是中国人民生命意识的空前觉醒
D 党和政府“以人为命”精神价值取向 【ABCD】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
A 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 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
C 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而不是他人【ABC】
7.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
A 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 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C 人的个人价值问题 D 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问题 【A】
8.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精神中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在哲学上是()
A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主观能动性
C 强调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结合
D 强调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D】
9.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时两次提到“知难不难”、“知难不避难”,在哲学上强调的是()
A 理性的指导作用 B 理性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
C 知难行易 D 知者无畏 【AB】
10.胡锦涛指出,广大军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充分表明()
A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
B 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 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D 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和国家民族感召力、凝聚力的集中反映 【ABCD】 11.北京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哲学上表明()
A 人类价值选择的同一性 B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依存
C 矛盾同一性是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动力
D 矛盾同一性是人类存在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 【ABD】
12.北京奥运的两大目标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更文明、更进步”,在哲学上是强调()
A 交往可以增进人类了解 B 交往的主体是中国
C 交往是双向的 D 交往可以促进主体素质的提高 【ABCD】
13.在新世纪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阶段,并且要重点解决好全球化条件下的独立自主问题,并且提高中国的文化产业地位,哲学上意味着对外开放是()
A 全方位交往 B 双向交往
C 主体性交往 D 交往是主体存在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ABCD】
14. “要想富,先修路”,2009年中国4万亿人民币救市计划首先要启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哲学上就是强调()
A 交往对物质生产的先导作用与基础作用
B 交通运输属于物质生产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
C 交往活动可以促进生产活动 D 交往工具具有先导作用 【ABCD】
15.交往形式是指()
A 交往方式 B 交往内容 C 交往中介 D 交往方式与内容 【D】
1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普遍交往中,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表明()
A 交往的作用与交往范围成正比
B 交往使个人主体得到充实与发展
C 自我封闭的个人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与提高
D 交往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础 【ABC】
17.网络交往出现以后,出现了一种网络交往的依赖症,拒绝网络以外的交往,并且已经被确认为一种心理或精神病症,在哲学上表明()
A 网络扩大人类交往 B 网络缩小人类交往
C 网络对人类交往的作用决定于网络的社会应用
D 网络对人类交往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CD】
18.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
A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还是外部非根本矛盾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比较确定带有趋势性还是不稳定、不确定的个别表现
C 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还是居于从属地位使事物趋势发展产生变化
D 一成不变还是变动不居 【ABC】
19.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于()
A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以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偶然性以必然性为背后的依据,受必然性的支配,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C 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必然性是已经被认识的偶然性,偶然性是未被认识的必然性
【ABCD】
20.在必然性、偶然性的问题上会产生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A 机械决定论,只承认纯粹的必然性,往往导致宿命论
B 非决定论,一切皆偶然,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
C 既承认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但把两者割裂开来,把必然性、偶然性看作两种互不相干的孤立现象,认为偶然性与科学无关
D 始终强调必然决定偶然,完全否定偶然的决定性作用 【AB】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