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12月17日05版):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教育厅、卫生厅、环保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四风”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始终坚持以严格的标准、严厉的措施、严肃的纪律抓好专项整治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大力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西山区第一中学严格按照流程公示、购买教辅材料,初一年级9个班549名同学的教辅费用为46681元,每本教辅材料费用10元至15元不等,仅为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我省自2012年实施《云南省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以来,通过建立并实施中小学教辅评议公告制度、规范评议推荐程序和要求、划定评议推荐的范围、做好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严格规范编写行为、实行管理报备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达到“制度保障、流程规范、监督到位”的良好效果。不仅让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省心、省力,更提高了进入我省中小学校教辅材料的质量,确保学生选用到质优价廉的教辅材料,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我省教育部门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同时,围绕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等,教育主管部门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强化阳光运行,严格监督过程,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措 施】
让群众满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惠农资金监管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教育问题事关全民,而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历来备受关注。针对教辅材料选用、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等热点问题,我省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整改,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确保学生选用到质优价廉的教辅材料,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发改委、省政府纠风办四厅局成立“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教辅材料的评议、编写、使用管理报备等建章立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评委库方式组建评审委员会,评审前根据工作需要随机抽取参会评委,评审过程中严守纪律,评审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并落实职称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工作透明度。
【现场探访】
学生说了算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辅材料是否真的统一规范?有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12月10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
“你们现在学业负担重不重?每人有几本教辅材料呢?”有同学快人快语:“教辅材料不是有规定吗?每门课只有一本。我初二了,要开始进行学业水平综合测试了,当然负担要重一些。”“教辅材料是自己买还是学校统一订购?费用高不高?对学习的帮助大不大?一本够用了吗?”记者追问道。“是学校统一购买,很便宜,我今年有8门课有教辅材料,费用100元左右。”初二(一)班的彭予姝认真地说,“有教辅材料当然好了,课堂上所学内容和时间毕竟有限,教辅材料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而且还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类型的题型,对考试帮助很大。”
“如今规定教辅材料只能选用1本,对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有了规定的目录,老师不再为选择哪一本教辅而纠结,学生也有了适量的练习。”初三年级的语文组组长丁慧云老师坦言,“学校目前正进行精讲精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与使用教辅材料相关联,更有利于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校长王铸介绍,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学校均按照要求把教辅目录和价格贴在公示栏上,在选用教辅材料时,每一科均要通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学副校长签字认可,才能购买,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午准备接孩子回去的几位家长听到记者询问对教辅的反应如何时,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既为我们省心、省力、省钱,更保证孩子所使用的教辅出版渠道正规,内容配套,规范了教辅,真正为我们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典型案例】
职称评聘:校领导不当评委
云南大学作为我省唯一可自行组织开展教师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的高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职称评聘改革——为避免行政权力干预学术事项,云南大学明确规定校领导不进入评委会,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学校出台《云南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在达到评聘条件的前提下,按照“能力和水平优先、业绩和贡献优先、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优先”的原则,开展具体评聘工作。各单位对推荐人员的申报材料均进行集中展示,接受本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监督;答辩述职实行全过程公开,校内教师均可到现场旁听;纪委工作人员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评审专家和评聘工作组织人员均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力求做到整个评审工作让申报人员信服,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
目前,云南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教学科研人员的56%左右。2013年,云南大学以公开招聘、接收留学回国人员、调入等方式补充教学科研人员90余人。
云南日报(12月17日05版):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教育厅、卫生厅、环保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四风”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始终坚持以严格的标准、严厉的措施、严肃的纪律抓好专项整治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大力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西山区第一中学严格按照流程公示、购买教辅材料,初一年级9个班549名同学的教辅费用为46681元,每本教辅材料费用10元至15元不等,仅为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我省自2012年实施《云南省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以来,通过建立并实施中小学教辅评议公告制度、规范评议推荐程序和要求、划定评议推荐的范围、做好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严格规范编写行为、实行管理报备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达到“制度保障、流程规范、监督到位”的良好效果。不仅让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省心、省力,更提高了进入我省中小学校教辅材料的质量,确保学生选用到质优价廉的教辅材料,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我省教育部门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缩影。同时,围绕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等,教育主管部门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强化阳光运行,严格监督过程,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措 施】
让群众满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惠农资金监管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教育问题事关全民,而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历来备受关注。针对教辅材料选用、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等热点问题,我省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整改,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确保学生选用到质优价廉的教辅材料,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发改委、省政府纠风办四厅局成立“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教辅材料的评议、编写、使用管理报备等建章立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评委库方式组建评审委员会,评审前根据工作需要随机抽取参会评委,评审过程中严守纪律,评审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并落实职称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工作透明度。
【现场探访】
学生说了算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辅材料是否真的统一规范?有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12月10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
“你们现在学业负担重不重?每人有几本教辅材料呢?”有同学快人快语:“教辅材料不是有规定吗?每门课只有一本。我初二了,要开始进行学业水平综合测试了,当然负担要重一些。”“教辅材料是自己买还是学校统一订购?费用高不高?对学习的帮助大不大?一本够用了吗?”记者追问道。“是学校统一购买,很便宜,我今年有8门课有教辅材料,费用100元左右。”初二(一)班的彭予姝认真地说,“有教辅材料当然好了,课堂上所学内容和时间毕竟有限,教辅材料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而且还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类型的题型,对考试帮助很大。”
“如今规定教辅材料只能选用1本,对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有了规定的目录,老师不再为选择哪一本教辅而纠结,学生也有了适量的练习。”初三年级的语文组组长丁慧云老师坦言,“学校目前正进行精讲精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与使用教辅材料相关联,更有利于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校长王铸介绍,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学校均按照要求把教辅目录和价格贴在公示栏上,在选用教辅材料时,每一科均要通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学副校长签字认可,才能购买,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午准备接孩子回去的几位家长听到记者询问对教辅的反应如何时,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既为我们省心、省力、省钱,更保证孩子所使用的教辅出版渠道正规,内容配套,规范了教辅,真正为我们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典型案例】
职称评聘:校领导不当评委
云南大学作为我省唯一可自行组织开展教师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的高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职称评聘改革——为避免行政权力干预学术事项,云南大学明确规定校领导不进入评委会,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学校出台《云南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在达到评聘条件的前提下,按照“能力和水平优先、业绩和贡献优先、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优先”的原则,开展具体评聘工作。各单位对推荐人员的申报材料均进行集中展示,接受本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监督;答辩述职实行全过程公开,校内教师均可到现场旁听;纪委工作人员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评审专家和评聘工作组织人员均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力求做到整个评审工作让申报人员信服,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
目前,云南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教学科研人员的56%左右。2013年,云南大学以公开招聘、接收留学回国人员、调入等方式补充教学科研人员90余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