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花——我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纪实
来源:优易学  2014-1-2 8:41:19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从学前班起,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中心小学校学生许玉莲就在壮汉双语学校学习壮语,今年六年级的她已经连续两次获得广西标准壮语演讲比赛冠军。她说:“壮汉双语教学,让我们学起汉语来更容易、更轻松。”

       在我区,像许玉莲这样从小就接受壮汉双语教学的壮族中小学生有近4万多人。2010年以来,我区通过开展“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工作,建立了新的壮汉双语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壮汉双语教学新模式。

        1 让民族文化脉络相传         过去,由于语言障碍,壮族地区初等教育教学步履维艰,尤其是在识字、阅读、造句和作文等方面,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与汉族地区差距较大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区实施了“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但由于实施难度较大,壮汉双语教育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下滑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壮汉双语教育的考核未被列入我区中考和高考的升学考试内容中,导致学校对壮汉双语教育重视不够,无法形成从学前到高中一以贯之的有效双语教学体系。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县城和乡镇不少壮族学生从小就不说壮话了。因此,在壮汉双语学校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2010年,自治区教育厅调研组召开了46场座谈会和15场调研反馈会,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座谈,面访学生家长及当地群众,查阅学校档案、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考试试卷等资料,为制定有关政策,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几经探讨,调研组决定,要建立新的壮汉双语教育体系,探索壮汉双语教学新模式:即是在以壮语为交际语言的壮族地区中小学,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教材,教学用语使用壮语和汉语,并按照“先壮后汉,以壮促汉,壮汉结合”的教学方针实施教学,进而让壮族儿童在学好壮语文的基础上,提高汉语文水平,达到壮汉兼通。         喜欢山歌的武鸣县中桥小学六年级小潘说:“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几乎不会说壮语了,是双语教育让我重新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我要努力学好壮文,以后用学到的壮文记录壮族的山歌。”         该校利用每年举办壮族文化传承活动节为契机,重点研究和传承庆乐村文艺队《壮族师公舞》及代表性的壮族歌舞,并在创作校歌《让壮乡儿女走上世界》的基础上,积极收集了原生态壮族山歌、壮族民歌、壮语快板等,汇编成校本民族教材,让壮族艺术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弘扬发展。         2 制定课程标准 规范教学活动         为使壮汉双语教学顺利开展,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壮语文课程标准,规范壮汉双语教学活动,结束了壮汉双语教育30多年来没有壮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同时,我区还印发《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实施办法》,开展“以汉为主,开设壮文必修课”的教学实验。         在教材编排上,我区还做了大量的尝试,努力让壮文教材的编译实现内容与不同年级教学任务相适应。学前班阶段,针对壮文是字母组成的特点,老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壮文声、韵、调;小学一年级,则是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注重拼音与壮文声韵调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进行壮汉同步教学,通过壮文帮助学生加强汉语学习。         武鸣县庆乐小学299名在校生中,98%是壮族学生。校长覃志忠说,学校按照“先壮后汉”的模式进行壮汉同步教学后,学生的识词、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很大,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每学期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均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古山小学地处大石山区,过去这里土地干旱贫瘠、经济贫困,教育更是相对落后。然而,在进行壮汉双语文教学之后,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该校毕业班学生参加全区壮文毕业检测,成绩稳居23个壮文进校实验县市前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优于同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推行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3 为壮汉双语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教学教研上,我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赛促研,用研带教”,通过全区壮汉双语教师说课比赛、全区小学生讲标准壮语故事比赛,开展新颖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交流、探讨借鉴的平台。         2010年以来,我区共安排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支持壮汉双语教育发展,采取短期培训与长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学历提高相结合、高级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举办了壮文基础知识、双语骨干教师、学前双语教师等共29期培训班,满足双语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培训壮汉双语教师达4000多人次。此外,我区还实施了“百名双语教师培养工程”,确定106名壮语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实施壮汉双语学校校长培训计划,提升校长管理领导能力。         武鸣县中桥小学副校长潘玉关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学期学校有了5名专职的壮文老师,“有了全新的教材,也有了专业的老师,学生们学习壮文一定会学得更加好。”           壮汉双语教学新模式,为我区壮汉双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各地实验学校的积极性,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区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从2009年的26个增加到现在的35个,壮汉双语小学从2009年的64所增加至106所。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4个阶段有效衔接的壮汉双语教育新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