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之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展情况
来源:优易学  2013-12-16 8:58:37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2006年开始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累计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23所,基本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住得下”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均住宿面积不达标,住宿条件不配套等。

市委、市府决定,从2013年起,用5年时间,完成1000所寄宿制学校80万平方米的校舍设施建设。为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真正落实到位、惠及学生,真正解决基础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确立了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做到“三个优先”,一是留守儿童多的地区的建设任务优先,二是路途遥远地区的建设任务优先,三是国家贫困地区的建设任务优先。

截至2013年10月,开工建设的寄宿制学校274所,开工面积54.9万平方米,其中完工121所,完工面积21.7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

二、工作举措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设寄宿制学校,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把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作为办好教育民生的重点工作。为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切实分析、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计划工作全面推进,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建设相关工作。一是9月23日,召开了由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财务领导、财务科科长、负责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布置会议,会上对建设任务确定、资金安排、下一步打算及工作要求等进行布置。二是11月15日,市教委组织召开全市重点教育民生工作视频会议。

工程建设实施责任主体是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市里统一要求,组建起工作班子,落实具体人员,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采取措施,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一是按照基本建设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工程手续办理速度,通过“一站式”办公,建立“绿色通道”,采取“直通车”等形式,“特事特办”等,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进程。

二是按照年度目标建设任务,实行了倒排工期制,逐个确定项目的开工、竣工日期。对基础薄弱的地方,派员蹲点,靠前指挥,一抓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积极探索并完善建设管理模式,按照“六统一”(即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原则进行建设。

(三)统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

为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全市在统筹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类、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资金的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将统筹资金优先用于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均有资金来源。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避免产生新债务。

(四)健全制度,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建设项目销号、工程进度月报等制度,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二是全面落实寄宿制学校校长负责制。校长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责任,对学校日常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学校各部门参加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职责,做到人人各行其职,各负其责。

三是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生活、卫生、安全、文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校舍、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配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预警体系和经常性检查机制,完善饮食、卫生、生命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种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责任事故。

(五)加强督查,确保学校健康发展。

市、区县建立对寄宿制学校检查、督导、评估办法和奖惩制度,市级定期和不定期通过多种形式对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树立典型。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克扣、挪用、贪污学校建设经费和学生补助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或个人,对因失职、渎职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学校或个人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并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9月6日,我市电视台、电台、报刊及网络等媒体对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市教委主任周旭、财务处处长董蜀华接受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电台等新闻媒体专访。

三、下一步计划

(一)督促区县加快建设进度。

一是加大督查力度,市教委将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加大对区县(自治县)实施过程中的计划执行、组织建设、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完善进度月报制度,建立各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图片档案。

(二)加大投入保障运转。

增加财政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科学核算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落实好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将运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支持寄宿制学校的小农场和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按照学生规模,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小农场用地和提供勤工俭学场所,结合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情况统筹建设,其获取的收入,应主要用于补助学生的生活,降低寄宿学生生活成本,为努力改善寄宿生的生活创设条件。

(三)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强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学校办学效益的关键。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督促每一所寄宿制学校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寄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注重饮食卫生安全,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确保每个寄宿学生在校内能住好、吃好、学好。二是配齐生活管理人员,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和《重庆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编制配备的通知》有关精神,落实有关人员的编制,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和医务保健人员等。加强对学生生活管理教师的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及时了解和解决寄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注意加强对低年级段和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寄宿生管理,在学生入校时,安排教师在短期内摸清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丰富课外活动,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安心生活、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