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合作办学十周年研讨会举行
来源:优易学  2013-7-13 18:30:59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6月2日,2011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合作办学十周年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龚学平,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上海各高校校领导以及全国有关联合办学体分管合作办学领导等出席。会议主题为“合作•共享•创新”,旨在全面总结并展示松江大学园区十年来教学资源共享工作的经验与成果,研究和探索园区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思路,进一步研讨加强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松江大学园区十年来积极搭建共享课程平台,改革创新学年学分制,完善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制度。目前,园区7所高校之间已经形成跨校互聘教师、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实施交换生等多项合作机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融合。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研讨会上作了松江大学园区十年工作回顾。据介绍,在实践创新方面,松江大学园区在十年内积极搭建共享课程平台。所有课程原则上都对外开放,并保证各校的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2011年,开设涉及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的辅修专业43个。2006年,开展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工作,已为8900多名大学生发放辅修证书。此外还共建精品课程。目前已建5门,分别是《展示设计概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知识产权法》、《物流信息技术》、《会计学》。各校还选取了35门左右最具特色的强项课程,以他校学生为听课对象,组成跨校选课菜单,开放选课。同时,开放名人、名家、名师讲座。自2001年起,每月邀请高校校长、教授、政府官员、企业家、银行家和音乐家等,累计开设讲座3000余次,受益面达几十万之众。各校还开展教师的跨校互聘工作,为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和师资资源互补奠定了基础。在制度创新方面,各校先后对本校的学年学分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总结和完善各自原有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了以人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与园区相容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例如,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相继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华东政法大学开展了国际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培养计划及国际金融和国际法律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学分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实施课程组选课,提高了学生选课的系统性和合理性,降低了学生的选课成本,为学生日后攻读第二学科学士学位作了必要的铺垫。松江大学园区还完善了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协作组制定了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已召开了106次工作会议,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意见》、《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学分制管理条例》等。园区还建立了跨校选课准入制度。根据各校学科类型不同,发展定位不同,生源水准不同的现实情况,建立并实施了学生跨校选课的准入制度,即学生要选择一所学校的核心课程,就要达到开课学校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实施了交换生教育。其中,由东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开展试点,东华大学的法学专业和华东政法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到对方高校开展专业互换学习1年,既互相承认学分和课程,又实现了优势互补,学生们非常欢迎同时也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交换学习机会。此外,通过学科交融促进专业发展,实现学科资源共享、共赢。如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在文化产业、影视传媒等领域,已形成学科的定期会商制度,双方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促进了学科资源的共享。园区高校目前已经获得四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分别是东华大学的现代纺织实验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现代工业实训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以弥补其他高校没有示范中心的缺憾,在开放实验室资源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受益面,使园区高校的学生都能获得较多的实践训练机会,增强了其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