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推进会”在沪召开,会上,上海市教委与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就部市合作项目“建立绿色指标体系”共同签约。此举标志着上海正式推行“绿色指标”,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全市层面的学业质量监测,建立质量评价系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政协副主席蔡威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主持。评价,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正确认识评价的重要价值,树立全面质量观,在内涵发展的瓶颈问题上攻坚克难”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绿色指标体系正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与背景问卷相结合的评价。主要是宏观层面政府部门对教育质量的综合分析,提供的是客观数据(成绩+问卷)和相关性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从推进会上获悉,就教育行政而言,可以通过“绿色指标”了解全市或全区的学生学业水平状况和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一方面通过监测对本地区过去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在剖析真实情况和水平的基础上,寻找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制订教育政策,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全面掌握全市层面课程标准的执行状况,了解课程标准是否执行得好,其实质就是了解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是否在这样的目标框架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就基层学校而言,“绿色指标”的监测结果既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改进教学行为的有力指导。透过监测结果,能够了解学校的真正“薄弱点”,通过行政干预,提供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各种建议及措施,帮助学业质量较低的学校达成质量目标;就社会层面而言,还区域内公众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知情权,改变对学校“好差”口口相传的主观评价状态,这也是建立评价系统的用意所在。此外,相关部门必须对社会呼声较高的“减负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可或缺。对于“绿色指标”推行的预期,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会上表示:一是非常直观地看到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达成度及其教育均衡程度,为政府决策及督政提供依据。督促政府不仅仅是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综合评价及“绿色指标”来衡量学业质量。二是非常直观地看到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水平,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影响学生学业与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努力的方向。三是在全国常模及同类地区常模中看上海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发现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和调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