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大会在晋元高级中学举行,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进入了制度化的轨道,并将作为一项教师培养制度在全市各区县全面推行。据悉,本市去年9月在徐汇、长宁、普陀、奉贤四个区实施的试点工作,目前正稳步有序推进并初显成效。会议由市教卫党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作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介绍及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普陀区教育局、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曹杨二中、长宁区指导专家顾志跃做了试点区经验推广介绍。“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主要面向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一年,其中参与培训基地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0%。据了解,本市首批570名学员,分布在4个试点区的60所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来自基地学校、带教团队、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667名指导教师,与学员们共同探索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新教师从合格到胜任的跨越。四个区的先行先试,为全市全面推行打响了“第一枪”,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面上推行提供了范式。从入“行”到成为成熟的教师,是每个新教师必经的过程,而传统的“作坊式”师带徒已赶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市实行的对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在见习期内进行的有规范的内容及统一的标准的培训。除了重视见习教师综合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以外,还特别重视见习教师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把见习教师浸润到一个专业汇聚高地或是优秀学科教研团队中带教培养,让其身临其境体验成长。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作坊的师徒带教,又改变了过去强调集中统一缺乏个性培养的传统模式,高起点高标准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将引领新教师入“行”。将规范化培训确定为教师教育新制度建设后,上海组织专家大量提取、筛选、整合、优化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从规范化、可复制、创造性等视角加以反复研究论证,研制出“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课程包内容主要围绕“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与保教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班级工作与育儿体验)、教研与专业发展”四个模块展开,重点在教师职业认同与课堂实践、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培训目标定位在新教师应怎样正确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职业价值,怎样解读教材让它们变成教案,怎样与学生有效沟通管理好课堂与班级,怎样测评学生等方面。并将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细化为18项要点,每项要点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和完成过程。培训要求以经历这18项要点的过程或完成18项要点的相关任务为主,把过程记录或结果评定均体现在见习培训手册上,作为教师培训考核和入职注册的依据。据了解,规范化培训期间,见习教师的人事管理由聘任学校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见习教师与聘任学校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合同期与培训期一致,期间享受待遇与同类人员相同。培训结束(即合同到期)后,合同自然终止。培训结束后的考核工作由区县教育学院、培训学校和基地、见习教师聘任学校共同完成。考核合格者颁发市教委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首次注册的依据之一。一系列相应的人事配套政策可让新教师安心培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