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来重视科学道德养成和学风建设,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坚持常抓不懈,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学校以“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为根本要求,以集中宣讲与多种形式主题教育相结合为工作思路,将教育活动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并且逐步扩展教育对象,通过“四个加强”,全面、深入、扎实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整体部署。学校专门成立了复旦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担任双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立后,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全覆盖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长效机制的工作方针,要求全校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主题活动”。学校还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通知》,向每名新生发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 ——加强宣讲力度,拓展宣讲范围。一是精心组织宣讲团,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出面邀请品德高尚、造诣深厚、为人师表的知名教师组成专家宣讲团,邀请学校十余位院士担任主讲人,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等不同角度准备宣讲内容。二是扩大宣讲对象,把宣讲对象由研究生扩展至高年级本科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对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进行专门培训,并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纳入导师培训的常规内容。仅2012年下半年,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超过80场,实现“每一名研究生都接受一次教育”的目标。三是增强辐射力度,进一步发挥学科多、知名学者多的优势,主动向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推荐宣讲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等多位知名学者受邀到外单位进行宣讲。 ——加强日常融入,创新教育形式。学校立足校、院两个层面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务求教育实效。一是加强研究生入学教育,对全体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测试”,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考核试卷的重要部分,要求每一名同学在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上做出郑重承诺。二是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环节。学校各院系结合自身学术品牌活动,开展了“IT论坛”、“走近长江学者”、“中山大讲堂”、研究生集体承诺签名仪式等活动。三是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纳入第一课堂建设。学校将生命学院开设的《研究生科学研究发展战略》专业选修课升级为全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同时又开设出《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规范》、《科学伦理与规范》等课程,初步形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课程体系。 ——加强自我教育,注重氛围营造。学校每年支持学生自主举办15-20场不等的各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让学生通过举办和参与博士生论坛,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规范意识。此外,学校还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题,鼓励多个研究生社团开展各类活动,要求各院系组织指导研究生搜集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作为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