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获悉,新学期伊始,该校开设出的92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受到全校学生的青睐。上外本学期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92门,共有4279人次选课,选修上外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外校学生也有457人,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门数和选修人次均创新高。由上外英语学院査明建教授主讲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罗雪梅教授主讲的《高等数学》和上外语言研究院金立鑫教授主讲的《趣味语言学》、上外体教部王骏教授主讲的《体育欣赏》等20余门课程备受学生追捧,选课的学生爆满。自2006年上外开设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来,上外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上外制定了通识教育实施方案,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将核心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学科领域。为明确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克服外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辨能力缺乏的不足,从2012年开始,上外对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再次作了系统规划和组织,以强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和课程的综合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课程模块化。目前,上外的通识教育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分为十个模块:即世界文明与国际视野、中华文明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数理哲学与创造性思维、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法政思想与公平正义、经济管理与社会服务、新闻传媒与社会道德、语言技能与言语交际、心理体育与身心健康。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上,上外要求课程内容应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开展研究型教学,避免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上外“课程中心”上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在考核评价上,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突破课程学习结业时“一考定成绩”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评定。近年来,上外还利用上海市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和松江大学园区平台,实现了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另外,2012年,上外增设了《魅力科学》和《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等视频课程,拓宽了学生通识教育的学习途径。
责任编辑:admin